加好友 发纸条
写留言 加关注
题图一:留影伯先公园绝顶之小亭
题图二:眼熟的雪松
1月7日从金山到伯先公园,天色向晚,没有登高。今日走出寿康里,便过宝盖路,来到伯先公园。伯先公园是我们儿时的乐园。我们三兄弟的精神气质是否注入了伯先公园的因子?最难忘是五卅演讲厅,它坐落于半山。中华民国十四年八月镇江各界纪念五卅惨案建筑此厅永示不忘。→ 一块石碑嵌在纪念厅的墙角。1952 - 1955年,此大厅辟为阅览室,阅览室内有各种画报和报刊。报刊我们还看不太懂,但是,形形色色的画报,让我们喜欢。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战事正紧,《人民画报》上有很多来自朝鲜的报道和照片。
当时阅览室有条规矩:进门请翻牌。牌子上分别写了“工人”、“干部”、“教师”、“农民”......。就是没有儿童的牌子,我和哥哥总是翻“教师”的牌子。为啥?因为寿康里唯一的小洋楼住着一位教师呀。
可以毫不夸张的地说,伯先公园的一草、一木、一砖、一瓦都有我们童年的故事。60年过去,格局未变,基本景点也未变。就是山顶原先只有一只小亭,现在新盖了一建筑,四周有廊柱,十分气派,遗憾的是不对外开放。若是一个茶室,那将多好!此外,此大厅若是弄个匾额,取个美名,岂不更佳?
在伯先公园之顶的小亭,欲小坐喝茶,突然发现:保温杯不见了。估计那是留在刘家了。于是,下山不去西津古渡,不紧不慢,先去寿康里刘家取了保温杯再说。
喜欢
0
赠金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