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千年银杏
题图二:色彩斑斓的深秋
KIMI(IA)示余,当于羽山路南洋泾路站下。至车门处,下车前,问司机曰:“至泾南公园,此处下乎?”司机答曰:“下站乃公园之门。”遂立一站,谢车夫,下车。果见马路对面即泾南公园也。路旁有银杏数株,一片金黄。
今日入泾南公园,时为四时三十分,天色向晚,乃临时起意,未择时而至。空气中度污染,无夕照,深秋之风,略有凉意。因欲见千年银杏,心有小激动。为免走弯路,问于门卫,入园东行。晚风中,银杏株株,色泽金黄,枫树株株,色泽鲜红。泾南公园之景,不输泾东。暮色初起,树林森森然,游客稀少,乃至忧密林中窜出貉焉。电视有报,近日上海多小区现貉,体色乌棕。泾东与泾南,面积相仿,皆三十余亩。
步履匆匆,数拐之后,见前方有众人,细观之,乃一群于千年银杏前拍照之游客。栏杆距古树三十米,栏杆内有汉白玉石牌,上书“千年银杏园”。在此阴冷雾霾之傍晚,一群游客,聚人气,不愁无人为余留影。
抬头细观千年银杏,略有失落:树非想象之高,树干似有五六,非独木也。有粗壮之树干,银杏叶尚未尽黄,黄者七八十。且不能近,隔三十米焉。
虽有小憾,仍请一对中年夫妇为余留影。继而,彼等亦请余为其留影,余用变焦,使人与树之比例更合理。彼等见余用变焦,甚惊,问曰:“何以变?”教之,二人大悦,反复谢余。问曰:“手机用几年矣?”答曰:“三年。”
千年前,乃中国之宋朝。宋朝以文化繁、经济达而名于世,为中国古文明之高峰之一。彼时,文人墨客吟诗作画,市井小民安居乐业,社会呈和谐繁荣之象。而吾之银杏,或在某寺庙之庭院中,静而见证焉。
那株千年银杏,依旧静立,似待下一个千年之故事。而吾辈,为此时之匆匆过客,亦当如银杏,无论历多少风雨,皆持坚韧与乐观,迎每一个新之黎明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