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弄堂口的留影
题图二:充气兔横在弄堂上方
可以说,今日直奔今潮八弄而来,欲体味和重温上海弄堂的生活。不料,潮汕美食文化节大有喧宾夺主之势。热气腾腾,随处飘香的美食摊,变成今日今潮八弄的主角。
等我和女儿,在美食节的摊位逛了半个小时,才步入静静的弄堂。弄堂已经改造,住户早已迁出,石库门的门头,雕花的窗户,红瓦青砖......,无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弄堂的墙壁上,爬满了绿色的藤蔓,给这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。
尽管已经没有住户,行走弄堂,仍然让我想起:煤球炉的烟火味,饭菜的香气,还有头顶晾晒的一排排衣物,交织成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画卷。1957年由镇江迁居上海,住漕河泾,那儿只有古镇老街小河的印象。1973年女儿出生,我回沪在建国路的一个弄堂里生活了半个月,
弄堂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记。
弄堂,是上海人生活的舞台。弄堂,也是上海人的精神家园,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。清晨,阳光透过狭窄的弄堂缝隙,洒在斑驳的弹格路上。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竹椅上,悠闲地聊着家长里短;主妇们在水池边忙碌地洗菜洗衣。
今日之今潮八弄,住户变成了形形色色的小店,其中以饮品小店为主。咖啡,奶茶,花茶......,恰逢国庆,饮品店,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有的饮客满堂,有的门可罗雀。弄堂,静悄悄的一片,与外面的美食节的热闹,恰成对比。
转了一圈,印象最深者,触目即充气兔,大的,小的,横空的,站立的,茶室桌上,门外标牌上。今年非兔年,女儿说,因为中秋节与月兔有关。
从一块标牌上得知,入夜,今潮八弄有灯光秀。据说八弄比白天更美。我们等不到夜晚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