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1964年高考金榜题名
题图二:今年5月25日留影复旦大学
今天,2024年6月7日。。一年一度高考日。小视频上有:毛坦中学学子浩浩荡荡出发去参加高考的壮观一幕,今日一早上海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还特意提醒:高考者勿忘带好身份证和准考证,因为每年高考总有考生忘记带证,警察驱车帮忙的新闻。
13天前,刚刚参加复旦建校119年校庆和0264同窗聚会,校庆与聚会,余香袅袅,今日恰逢高考日,自然思绪翻滚,旧事涌心。
60年前,整个社会对高考的重视程度,非今日之热辣滚谈。一切都在悄悄进行中。1964年7月15-17日高考,地点上海师院内。今年参加高考人数1243万,当年不知多少,只知道录取15万。
吾与吾兄,当年,一举考入复旦,他中文,我外文,考取复旦为南郊中心(前德润中学)20多年历史上的第一,轰动漕河泾小镇,也轰动父亲所在单位(上百六店)。
请看当年,吾与吾兄在复旦大门外的留影。大门还是那个大门,当年的我,衰弱,体重99斤。彻底一穷二白。复旦六年(1964-1970),是一个笑话,读书1.5年。斗转星移,世事难料。复旦毕业,交大退休,身份:博导教授。
此次回复旦参加校庆和同窗聚会,结识一位志愿者小袁,后来她发我微信:毛老师您好,在复旦大学图书馆搜索您的名字,可以找到73条数目,其中大概有一半是您的译著,一半是您的专著,都可以借阅!《英语人生》有的,点进去还有详细的书本介绍。
雁过留声,复旦图书馆有我写作和翻译的73册图书,不虚今生矣。
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幸运和不幸。我们的不幸:辍学于名校,今人的不幸:毕业容易就业难。
现在,高考者都在埋头拼搏,力争金榜。能否题名,是金榜?银榜?还是铜榜?确实关乎一生的发展。但愿,今日考生,没有闪失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!
以下照片:南郊中学高中毕业合影,局部,还有,上海师大(当年上海师院)大门照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