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进入欢庆之海

题图二:与外国语学院高院长合影
一个小时的咖啡馆采访毕,与两位记者在正大体育馆外合影后。转身入体育馆,即今日校庆之会场。喜气洋溢,热气扑面。很多志愿者举牌站立门外,刚才我接受采访时,女儿已经帮我签到,并领取了校庆礼品袋。
入口处,有很多校庆内容的背景板,适合拍照留影。甚至还准备了有校庆内容的小手牌,拿在手里留影,也是一乐。比如上照,我手持两牌:再聚首60年(非常切合我们同窗入学复旦60年后的聚会),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(此乃复旦校训)。
正大集团体育馆,我双目一亮。气势宏伟,满堂喜庆。原来,是体育馆,也是大会堂,两用。1964-1970在复旦,只有登辉堂,只容千人而已。据说,此体育馆容5000观众!
女儿把我带到我们0264同窗聚集地。刹那间,一张张曾经熟悉的脸入目,三年口罩,未有相聚。2014年9月,我们入学复旦50周年的聚会,印象最深。一晃,10年。我用“曾经熟悉”,因为10年,我们外貌变化(准确地说“老化”)之巨大。超想象,10年前,觉得已经很老,一位同窗写了一篇美文《七十岁,我们回复旦》,今年,我们八十岁回复旦。更老了。人,能相差10年吗?
10年:去世,几位;失联,几位,因健康原因不能前者,几位 ......。
今日,女儿同来,主要:她想会一会昔日的领导,皆跟我的同窗有涉(她读大学的英文系党总支书记,浦东国际交流中心主任,浦东外办主任及夫人),女儿与他们一一愉快合影(图见下)。遥想当年,皆笑容灿烂入镜。女儿离开浦东外办后,参加筹备上海世博会和开办,前后10余年。任中国馆副馆长。
突然,眼前出现一位面熟者。哦!昔日陆谷孙先生的博士生,现任外国语学院院长高永伟教授。因为陆先生的关系,我与高永伟有过联系和交流。我任《科技英语学习》主编,他曾投稿。多年不见,他西装革履,身材壮硕,伟岸,亲切。接着,高院长,与我/女儿合影,还与我们0264的到会同窗集体合影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