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苏州河垂钓者
题图二:上海著名的河滨大楼
苏州河,上海的母亲河,历史上是一条黑臭的污水浜。少时读茅盾的《子夜》,有句子,印象深刻: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,轻轻地,悄悄地,向西流去……。
今日在船上看苏州河碧波荡漾,滋味好极,请看题图一照片:河边多垂钓者矣。苏州河的桥比黄浦江的桥多得多。而且桥名皆写在河壁上。
都说外滩的万国博览楼记载历史,今日船游苏州河,方知河两旁的建筑一册上海的历史书也。
船才过四川路桥边网红上海邮政大楼和上海邮政博物馆,就是与赫赫有名的武康大楼有些相似的河滨大楼。让我注目,让我心生“举杯敬过往”的心理。
孤陋寡闻,以前对河滨大楼知之甚少。今日听船上电子导游和女儿介绍,方知:此乃苏州河畔一宝藏打卡地也,河滨大楼离上海邮政大楼非常近,紧靠河南路桥。
河滨大楼位于苏州河北岸北苏州路340号,临河而建,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,也是当时上海滩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公寓楼,被称为“远东第一公寓”。
这块地块为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,形状看上去像一把手枪,建筑设计师因地制宜,将大楼平面设计成S形,在枪把手处划出一个优雅的圆弧形,获得了业主沙逊的好感,因为S是英文沙逊(Sassoon)的第一个字母。呈飘带状的大楼不再是四方的火柴盒,所以整个大楼动感十足。因此,河滨大楼与武康大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河滨大楼在设计建造过程中汲取了世界各路精英的聪明才智,建成以后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,充分体现上海之海纳百川。
建成后的河滨大楼全部包月出租,与繁华的南京路仅一水相隔,租客络绎不绝。底层租给商店,二层给公司做写字间,三层以上则是公寓式住宅,层高达3.6米,户型为两房和三房两种,其中最大的面积为180平方米,每层约32户,还有12间小房间供仆役居住。全大楼专设中央供暖装置和冷热水管,建筑用料考究,墙身采用大块防火石棉砖,房屋内部和楼道均敷设硬木细条拼花地板,底层还建有长15米、宽9米和深2米的温水游泳池,这样的大楼,在今天仍属顶级豪宅!
当年租住于此的多为外侨,以英国人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居多,据说李鸿章的外孙和黄金荣的孙女也曾在此居住。
查了一下今日河滨大楼的二手房房价:13万/平米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