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漫步菊花广场
题图二:合影于东篱菊韵
11月1日,非秋风萧瑟日,而是风和日丽,万里无云,午后光照强烈,菊花仍然精神抖擞,不像午后烈日下的荷花,被晒“蔫”。百年的树林是菊展的小背景,净天碧空是菊展的大背景,观展者,尤其是小姐姐和大娘,皆精心打扮,挑选了喜欢的服饰,徜徉花海,赏花,拍摄,溜达,发呆,难得的精神享受的时刻。
森林公园赏菊的第二个点,我称之为菊花广场。面积有大半个足球场,2019年举办全国菊展,北京的菊花占此地半壁江山。至今难忘。今日,森林公园凭一己之力,也把广场打扮得十分漂亮:竹子搭起的小牌楼,美感十足。这一块菊展地命名“东篱菊韵”,下面还有文字说明。此四字让人自然联想起陶令的咏菊名诗。
从古到今,当菊花遇到诗歌,碰撞出的岂止是火花,简直是节日夜空的绚烂礼花,以菊花为主题的诗歌,车载斗量!
陶渊明的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让多少国人一读难忘,一读成诵。
不过,我最喜爱的咏菊诗,两首也。
其一:
宋代郑思肖的《寒菊》
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未穷。
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。
其二:
宋代朱淑贞的《菊花》
土花能白又能红,晚节犹能爱此工。
宁可抱香枝头老,不随黄叶舞秋风。
春天的桃花,樱花的花瓣......,会随风落下,随风飘舞。谁见过菊花的花瓣会纷纷落地,随风起舞?两位宋人的观察可谓细致。能观察到这一点,并不稀罕,稀罕的是,不谋而合,两位诗人以此作诗,不谋而合,两位诗人皆用了“抱香”二字!
秋日,菊花绽放得如此绚丽灿烂,可是,菊花宁愿留在枝头孤芳自赏老去,也不同枯死的黄叶一起随风落地。
都说“诗言志”,这两首诗,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。“抱香死”和“抱香老”,成为后人的励志名句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