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清晨,留影樟树林
题图二:车过上海南站
清晨的校园,正醒,美!角角落落都藏在记忆。纪念碑北,有几株百年古樟,我习惯称之为“古樟林”。下有石凳石桌,昔日常歇息于此,然后进入中院教室,去授课,去参加答辩,去阅卷......。草坪西侧有一排梧桐,1993年8月,去外语楼面试前,曾躺在第三棵梧桐树下的草坪,小作休息,养精蓄锐。想到即将面试,心中有点惶惶。“与日俱进”的日晷,酷似校园文物,不知建于何年。
9点,上大巴。
喜欢坐第一排,视野开阔,易于拍照。
乘校车,往返于徐汇校区和闵行校区之间,无数回啊。
车窗外先后掠过:教堂双尖塔,华亭宾馆,上海南站的大圆顶,锦江乐园的大转盘......。上海文革的扫四旧,似乎始于拆除教堂的双尖塔;三年前,上海的新冠大流行始于待装修的华庭宾馆;多少次到外地旅游始于上海南站;上海的大型游乐园始于锦江乐园,记得一个笑话,有人从过山车,下来,脸色惨白,亲耳听见她问服务员:吓得半死,到底应该谁给谁付钱?
沪闵路,修建于1958年,据说当年的规划设计者受到了质问和批评:为啥修这么宽?浪费多少良田!我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过短文《沪闵路上》,当年住漕河泾,离沪闵路咫尺之遥,沪闵路上有许多少年故事。
原先大巴要经过莘庄,在那儿南拐。今日却不见车过莘庄。驾驶员师傅说:莘庄堵车厉害。现在绕道。
哎呦喂,从来沪闵路一条道,现在竟然可以“另辟蹊径”!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