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9月7日下午4:35分离开中山公园

题图二:过地道,进入天安门广场
走出中山公园,又拍摄了几幅天安门城楼的照片,太阳开始西斜,夕照城楼,更美。
人到广场,心还留着中山公园。刚才在长廊小坐,旁边坐着一位老者,北京人,家住附近。好福气啊!我的一句赞语,引出交谈。他告诉我,星期日的下午你到中山公园,这儿就热闹了!咋回事儿?原来,每周日下午,中山公园北门的格言亭附近都会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。匆匆路过的游客可能把它当成跳蚤市场,其实它是家长们自发组织的相亲市场。
啊,这不就是上海人民公园之所见吗?眼前晃动起人民公园之所见:一排排、一张张招亲信息,每张写有未婚子/女信息的纸片后面,都站着一位头发花白、略显疲惫,却双眼充满希望的老妪或老叟!在博客里,我刊发过两次人民公园相亲人山人海的照片,我称之为:人类伤心地,父母希望园。据说,北京的剩女多于上海。老者告诉我:子女不急,急父母。看来,这不是京沪两地的故事,而是全国的故事啊!
九三大阅兵刚过去4天,一切皆眼熟。新搭建的临时观礼台,座椅已经搬走,临时观礼台高大底座,尚未拆去,东西两块巨屏还在,敷着和平鸽图案的花柱闪烁创意,尤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为九三阅兵搭建的长城、假山、青松构成的巨大花坛,还有1945
-
2015的年号,矗立在长城花坛之前,逮人眼球啊。这些画面曾在CCTV新闻节目中出现过多次。九三阅兵,我九七进京,虽然看不到阅兵,但是,此情此景,让我感受阅兵之后的余庆,余喜和余乐。
出长安街地道,直行,先过人民大会堂。1991年7月全家游北京,还进入大会堂参观。记得进入之前,三人以大会堂为背景留影一幅。请看下照。
人大会堂设计建造于1959年建国十年大庆的,转眼56飞逝,外观并无陈旧感,并无过时感!也许是为了迎接大阅兵,大会堂的外墙清洗一清,秋阳灼灼,更显风姿!
1991年7月23日北京行全家第一幅合影【女儿写在照片背面】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