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父母大人

题图二:在父母大人的寝园前花园内
昨日,正清明,女婿开车,直奔颛桥寝园看望父母大人。父亲浙江宁波慈城人士,17岁离开故乡到上海打工,后曾经在镇江生活,已经仙逝52年,母亲绍兴党山人士(虽不知党山何乡,曾去党山一游),14岁到上海打工,后去镇江,仙逝38年。
作为教授博导,不少友人认为:吾必出身书香。非也。在复旦,同窗父母来校忆苦思甜报告,吾想:吾父吾母,所吃的苦,更甚,更催泪!
吾兄吾弟,今生皆“出人头地”。天意/命运,乃虚说,天资/机遇,乃半虚说,父母先辈的善良厚道,泽被后代,乃实说也。毛氏三兄弟,能有今日,功归父母之泽也,其中智商基因为次,善良诚笃基因为主。
人遭不幸,坊间常云“前世作孽”。前世者,吾之理解“上代”也。活到今日,吾信:因果报应(含:华报/果报/余报)。
2015年国庆,回玉环参加当年师生聚会。当年坎门中学的许书记(现已辞世)在聚餐时,在我耳边说:当年因收听美国之音(其实就听English
900),欲对我隔离审查,他们认定,我是才子,同时也是孝子。才子可能是坏人,而孝子一般不会,故免了隔离。闻之,一叹:吾母,活菩萨也!(1972
- 1976母亲随我到坎门生活)
至今记得,母亲所言:一年除夕,父亲终于借得几文过年钱,顶风披雪,兴冲冲回家。途遇穷邻,伸手向吾父借钱,吾父毫不犹豫,给他一半尚未捂热的钱。
疫情作梗,去年无法去颛桥看望父母。每到清明,必去颛桥。驻足父母大人的灵盒前,睹遗照,先人音容笑貌,活现。想到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,总是双目潸然。女儿总会递过纸巾。今日亦不例外。所以,寝园前留影,本就双目有点浮肿,现更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