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留影观音洞
题图二:嵌在山峰的寺庙
1973年,50年前,一个遥远的年代,当年与夫人新婚携游雁荡,同登合掌峰的记忆并不遥远。人生就是如此经不起过,几个拐弯,几次驻足,黑发成了白发。退休,曾经是很远的事儿,如今已卸磨17年了!
初到雁荡,有个遗憾:咋的看山不用爬山!喜欢登高啊!近半个世界飞逝,当年遗憾变成今日之幸运哦
-- 老矣,膝软,无力登高!
灵峰有观音洞,洞高113米,深76米,宽14米,山缝里,依岩构筑九层楼阁,为雁荡山第一洞天。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,皆有千余年的历史。攀登到山腰,一个小平台,石壁上的“观音洞”三字由王遽常(哲学史家,书法家)先生所题,立于碑刻前,让路过游人为我留影。满意!再往上,山门的观音洞三字是赵朴初先生所题。山门之楹联:胜境人知游雁荡,名山我欲礼观音。句式值得欣赏。
连日奔忙,上石级至此,已觉气喘,有点膝软。从山脚要经历403级石阶,才达顶层大殿。等会儿还要上隔壁山峰的北斗洞,中午要赶火车回沪,念及此,走过山门,入天王殿,见头上大殿,知难而退,折返!万一摔倒于石级,老骨头之于坚石,无异于鸡蛋碰坚石。
想到当年,与夫人同上观音洞,说不上健步如飞,也是步履轻捷。如今,仰望观音洞,风景如旧,物是人非矣!半途而废于此,心生新憾,泛起一阵酸楚。
天王殿的圆洞门外,正巧框景两座疑似合掌峰的独立山峰,景致极美,举机拍摄,观赏美图,心情趋释:老苦,乃自然规律,谁人能免?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