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世博会,我的大学【2】:如愿以偿【11月17日雨中上午】

(2022-11-17 08:17:30)
标签:

世博会我的大学【2】

分类: 断想不断
题图一:女儿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宣讲上海世博会之《注册报告》现场
世博会,我的大学【2】:如愿以偿【11月17日雨中上午】
题图二:世博居最初办公地点:上海展览中心
世博会,我的大学【2】:如愿以偿【11月17日雨中上午】

    小序:对于学成归来者,学以致用,且如愿以偿。乃人生第一快事也。
学以致用  如愿以偿
    2004年,学成回国的次年,我调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(简称“世博局”)工作,终于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大项目,我充满了兴奋和期待。
    世博局刚组建时,借上海展览中心办公,延安中路上淡金色的俄式建筑高耸的尖顶下的两层楼面,成了我们每天出入的地方。当时,浦江两岸世博现场前期动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。规划先行,硬件先行,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。不久,“软件”开发也迅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。按照规定,申办成功后,上海需向国际展览局提交一份筹办工作的纲领性文件,即《注册报告》。其中的灵魂,是一份精悍、深入而普世的内容策划,即“主题演绎”。世博会有别于商业展览之处,是它对人类社会重大命题的关切、它的寓教于乐。纲举才能目张,主办方对于主题的演绎和展示内容的总体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    上海世博会是首届聚焦“城市”的世博会,在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这个大主题下,五个副主题分别是:
   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/城市经济的繁荣/城市科技的创新/城市社区的重塑/城市和乡村的互动。
    仔细体会这些主题元素,我不禁佩服申博专家和团队开阔的国际化视野。我想起了在国外的所学所闻,一切都那么耳熟而详!我心里痒痒的,亟待能加入主题演绎团队,报效祖国的机会就在眼前! 
    2005年7月,终于如愿加入了《注册报告》的工作小组,参与了“主题演绎”部分的起草和修改工作,在季路德主任的带领下,团队一起被“关”在上海建工宾馆,限期完成任务,每天除了集体讨论,就是分头做功课。虽然压力不小,但也乐在其中。
    我甚至觉得,我之前的所有经历,冥冥之中都是为了这一天在做准备……2005年底,我加入了新成立的主题演绎部,先后参与了上海世博会五大主题馆和中国馆的内容策划,2009年又调入中国馆部,参与了中国馆的布展和运营。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