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园林工人在柳岸工作
题图二:菜场人影稀少
10月6日,国庆长假接近尾声。10月2日气温高达36度,创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10月最高气温。3日,气温骤降12度,一夜入秋。今日天色阴沉,身穿厚厚的牛仔上衣上街。
流淌了500年的荻柴浜,结束了“野浜”的历史,浜边有护栏,水面今年酷暑日种植了水生绿植。曾担心能活多久,不料,入秋,长势茂盛,且有红花,黄花,白花......,现在上海河道皆有“河长”,有小舟在河面打捞漂浮杂物,河岸有林道,林道亦非“野道”,你看一大早对岸就有园林工人在修枝剪叶。
今日之上海,乃历史上最美之上海,别说陆家嘴,别说苏州河和黄浦江两岸的绿化步道,别说旧城区的改造,从我们小区的周围环境之变,就让居民深感上海之巨变。
到栖山路,忽见一道路清洁工,正在用水龙头扫地。10多年前,曾在香港街头见水龙头扫地,一惊,叹上海之所无!
国庆前一周,小区门外,接二连三,开了三爿超市。尤其是清美鲜家,鱼肉蔬菜水果,应有尽有。大鱼吃小鱼,自古以来的商业生态。门外有如此超市,菜场自然更加冷清,连游击队的卡车菜摊,亦然。
我喜欢洋鸡蛋,今日价格略降,6.3元/斤,在鲜花地摊购买一盆酱红色的菊花,15元。
七七八八,买了10多样,小车沉沉拉回家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