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观荷不忘赏绿叶
题图二:合影荷塘
手机普及,即相机普及。退休之后,胶卷相机 → 数码相机 →
手机相机,取代速度之快,令人咋舌。曾疑:手机相机的功能有数码相机那么强大吗?怀疑,很快烟消云散。从华为P9,用到现在的华为P50,基本两年一更新,感觉真爽。
去年6月24日与殷君到此观荷,今年6月26日。一年只差2日也。从我的博客吊出去年来此观荷的图文(请看下图),一目了然,十分亲切。假如照片不显示的日期和时间(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几分),很难想起去年何时到此一游?
现在的景点,从白发老者到五六岁的孩儿,皆玩手机高手,或曰摄影高手。我喜欢让小孩为我拍照,他们站着为我拍摄全身照,不必下蹲,高度最佳。
去年到此,手持华为P30,今年P50。两者最大区别:数码变焦从30倍提高的80倍!对准荷塘最远处的荷花,即便遥看只是模糊一点红,站着不动,调整变焦,那一点红的荷花,拍摄得跟眼前一样的大特写,甚至连花瓣上的脉络,在阳光照射下,一清二楚。
观荷,眼光不宜老是盯着荷花,池塘荷叶,高高低低,绿意盈盈,随风摇摆,有“绿浪”之风采。我历来以为所谓“荷香”,主要来自荷叶,而非荷花。在镇江旅游时,曾经吃过猪头肉,是用新鲜荷叶包裹的,沾着荷香的猪头肉,其香无比。久违了!
尤其是六月少年期的荷叶,色泽鲜嫩,尤美。否则,杨万里在其咏荷名诗中怎么把“莲叶”置于“荷花”之前?--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最后值得一提:观荷不能没有相机,存入电脑,细观慢览,其美,甚至超过现场观荷。

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