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烈日下的三口之家
题图二:冷清的南京路

南京路,东起外滩,西抵静安寺,全长10里,曾被称作“十里洋场”。100多年前,南京路还是一条小路,后来殖民者为了扩大租界范围,修建跑马场,强占了约80多亩地,内建花园,外修跑马场。这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和上海历史博物馆。
南京路并非解放后才起的名字,1865年后,殖民者在扩建该路的同时就定名南京路,以后南京路由东向西不断延伸扩展,马路两旁的商店也随之不断兴建,商业开始繁荣。
在上海长大的人,各自皆有对南京路的记忆。
今日步出新世界城,走地下通道,出来就见第一百货,留影一幅。回放:疫情之下,这是史上路人最少的南京路吧?
到第一百货外,有群雕和一块石碑,上书:南京路步行街。今日恰巧见一家三口在烈日下拍照(见图)。触景生情,让我想起自己一生的几个关节点:
1954年,在镇江,一家5口从镇江到宁波去看祖母,在上海勾留两日,在南京路第一百货公司一楼的自动滚梯上,上下来回,一遍遍走。父母在旁笑我们的忙绿。
1970年离开复旦到外地工作,与吾兄来中百一店各买了一只帆布箱,各奔东西。定价23元/只。
1973年7月从玉环海岛到上海过暑假,夫人怀有身孕,行走在南京路,在第一百货门外,我对夫人说:这是我们的宝贝女儿第一次逛南京路。夫人问:你怎么知道是女儿?我答:猜的。夫人一笑,说:最好!
2003年,入上海交大后的第10年,硕博成群。与他们在新雅饭店就餐后逛南京路。我指着路旁的广告牌“十里南京路,一个新世界”,问:为什么说:这是一条南京路最成功的广告语(没有之一)?
人生就是这么简单:一晃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