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廓如亭

题图二:十七孔桥
颐和园处处是景。铜牛 - 廓如亭 -
十七孔桥,细观漫游,就足以让你踯躅半日。
廓如亭,号称中国第一大亭。八角重檐,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,独具特色。该亭如一秤锤,压在十七孔桥东端,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。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,铸于1775年,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,有镇水之意。
个人觉得:十七孔桥是美学意义: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,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,有了桥的点缀,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!造园设计者之神来之笔!
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“修蝀凌波”四个字,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,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。
桥的北端横联则有“灵鼍偃月”几个大字,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,横卧水中如半月状。
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:“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,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”。此桥的风景,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。
我一直疑惑:为啥不建造十八孔桥,而偏偏是十七孔呢?
正巧一群来自齐齐哈尔的游客,正听导游小姐姐的讲解,入耳,恍然!
小姐姐说: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?因为桥正中的大孔,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“9”。“9”被称为极阳数,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,所以将桥建成17孔。
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,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。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。桥上石雕极其精美,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,大小共计544只,桥头还有石雕异兽,十分生动。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。
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,卧伏在雕花石座上,以神态生动、形似真牛著称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用铜铸成,称为“金牛”。
一路行来,简直是步步观景,步步读史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