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日,北方冷空气第四次南侵上海。今日清晨,上海气温4度。在东北人看来,四度属于“温暖”级别,在上海已属于“严寒”。
黎明即起,多少年的习惯。观看七点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。下楼去清美鲜食买菜。
走出单元门,忽见一只大鸟(学名“夜鹭”)从荻柴浜岸边的柳树上飞向河面,速度之快,可用“箭似地”形容。说时迟,那时快,大鸟扑向水面的刹那,长长的鸟喙从水里叼起一条大鱼,只见鱼尾还在煽动,大鸟已经叼着鱼儿飞入高树,去独享美味早餐了。物竞天择:大自然规律。
荻柴浜,有500年历史,荻者,芦苇也。明清以来,周围的居民到割取芦苇当柴烧。荻柴浜的水是活水,200米外,就是黄浦江。荻柴浜的水随黄浦江的潮汐涨涨落落,也是一道风景。2003年所以相中此公寓楼,一个重要原因:枕河而居。
十年前,第一次见到大鸟。后来,越来越多,说明:荻柴浜盛产鱼虾,且岸边有多巨树。生态环境极佳。
小区绿化一流,如今的樟树已成遮天蔽日之势,清晨,窗外鸟雀啁啾,渐成大合唱。一对上班的小夫妻说:早晨不用闹钟,已经好几年了。黎明鸟雀的鸣叫,就是“生态闹钟”。退休了,不用赶着上班,每日清晨,成群的鸟雀在窗外密林中“叫早”,也是一件乐事。这是15年前,搬迁此地所不能想也。
不仅仅是我们小区,上海的居民小区越来越美。一个月前的桂花季,上海成立名副其实的“香城”。
以下照片:天安门广场的升起截屏,外滩的即时照片,上学途中的学子,清扫马路的工人,堵车的博山路,小区的森林,还有金黄的银杏树...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