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(2021-10-22 08:28:28)
标签:

济南有个宽厚里

分类: 寻踪山水
    题图一:溽暑,在宽厚里喝了一杯脏脏茶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题图二:成都有宽窄巷子,济南有宽厚里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    游罢黑虎泉,便转身到宽厚里,其实仅仅隔了一条马路而已。天真热,先入路边的一爿小店,蹭一会儿空调,顺便喝了一杯所谓的“脏脏茶”,一般的珍珠茶而已,对此茶名并不认同。半天没有一个茶客进门,不知两位女店主如何维持此店。
    趁我吃茶,顺便打开手机,上了百度,原来,这个宽厚里并非新生事物,大有来头啊。
    原来,网上人们把济南宽厚里与上海有新天地,北京有南锣鼓巷,南京有夫子庙......相提并论啊。
    宽厚里,当地人用三个“最”,来解读宽厚里:最济南、最文化、最生活。
    推行文态、行态、业态三态一体的理念。宽厚里为商业、旅游、文化一体化的情景式消费街区,汇聚民俗生活体验、公益博览、高档餐饮、娱乐休闲、特色策展、情景再现等业态。
    今日到此,感到人气不旺,也许每到旺的时候吧。大热天的上午,谁来此休闲?
    据说,一提起宽厚所街,很多老济南的记忆就复苏了,这条解放阁及舜井街片区中的老街,素有“济南市井生活的‘活化石’”的美誉。过去这里既有传统的清代四合院,又有规范的民国时期四合院,不少民居的过渡性特征明显,在建筑风格上明显带有济南开埠后中西合璧的特征。  
    济南无疑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,但是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,现代化元素融入这座古城后,原滋原味的老街老巷越来越少,济南好像逐渐失去了自己的“特色”。然而宽厚里的复建,给老济南人增加了一个古朴雅致的好去处,古色古香的宽厚里,让老济南人的怀旧情结得以安放。
    漫步于热闹的宽厚里,复古雅致的建筑,鳞次栉比的店铺前挂着黄灿灿的幌子,耀眼夺目。恍惚间,久违的宽厚街再次涌入游人的脑海。  
    漫步宽厚里,我倒想它更像成都的宽窄巷子,不过宽窄巷子人气旺,古味浓,内容多。
    今日逛宽厚里,乃意外收获。感谢那位指点景点的出租车司机。    
  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济南有个宽厚里【10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
的杰出典范。蜿蜒曲折的西堤,犹如昆明湖的项链,而堤上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的六桥,犹如项链上璀璨的钻石。这条项链随着四季四时的变化而变换着斑斓的色彩。
    西堤上有六座桥。
    界湖桥。因处内外湖分界处而得名。界湖桥上的亭子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,现只剩桥身。
    豳风桥。桥亭为长方形,重檐四坡顶,是一座屋桥。清漪园时称“桑苎桥”。今名,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《豳风》。以“桑苎”或“豳风”为桥名都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。新旧两个桥名都是与农业有关的,桥的西边还有耕织图、机织房、络丝房、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。时至今日,豳风桥周围尚存活着少量百年以上的桑树,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。豳风桥的桥身与界湖桥的桥身相比,除尺寸略小外,桥洞的造型也稍有不同,中间的桥洞为方形、两边为圆形。桥洞有调节湖水的作用,中间宽大的桥洞下还可穿行小船。桥体形态及所处环境的变化,特别是夏季早上在此处看朝阳从佛香阁慢慢升起过程,异常美妙。
    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。也是帝后乘船至玉泉山的通道。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,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。据说,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,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,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。如今,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:
     东面是:螺黛—痕平铺明月镜,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。
     西面是: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,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。
    镜桥桥名镜桥之名出自唐代诗人李太白的“两水夹明镜,双桥落彩虹”的诗句。桥上是一座八角重檐的亭子。
    游西堤,如入景中画,画中景。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。一步一景,步移景换。不可瞻前而不顾后,亦不可顾左而不顾右。
    颐和园的园林景色,只一道西堤便可见一斑。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,这是乾隆爷当年即便是有预谋、有目的、有组织也想象不到的。 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