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
(2021-09-27 08:32:53)
标签:

登五云山记

分类: 寻踪山水
题图一:五云山大门       惜别太子湾 <wbr><wbr> <wbr><wbr>直奔五云山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   题图二:登五云山途中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   很久了,对杭州心存一个偏见 - 认为西湖周围的群山,宜远望,而不宜进入。
    一来,杭州的山,缺乏野趣,二来,杭州的山,缺乏气势。
    偏见迟早会纠正,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。
    3月15日,江南莺飞草长,又到杭州闲住。
    3月16日清晨,又到太子湾,徜徉花海,饱览春色之后,钱君和我决定登高334米的五云山。
    出太子湾,过马路,上公交,即直达九溪。行不远,便见一个石牌坊,上书:五云山。   
    登途,风景不俗,可看的,可欣赏的,真不少:看茶园,看采茶,看巨树,看骡子......。   
    一路,你会觉得趣味盎然哦。我们曾歇坐石台阶三次。读读报、抽抽烟、喝喝水、聊聊天、抱抱树、吃水果、看帅哥、看美女,发微信 ......。
    还有一个节目是:数云。
    登途伊始,在一块石阶上见一红漆涂成的圆状物,旁写汉语的“一”字。我们走过路过,不知何意,也没在意。不久,见第二个涂红的圆状物,旁写“二”字。登途的台阶上分别画五朵云,向登山者暗示你走了多远,距离山顶还有多远。
    待到登山山顶,仍不见第五多红云。心中狐疑。
    最后,当我们山顶露天茶室喝完茶,吃完午餐,进入一个月门,那儿是山顶寺庙遗址的一个大院落,忽然发现第五多红云,旁写一个“五”字!那朵红云,不在地上,而是斜倚矮墙! 心中一乐。
    近山顶时,先是一片茂密竹林,一个拐弯,一株巨树(银杏)映入眼帘。没有想到,山顶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”,此屋舍,乃“真际寺”之遗址。
    踏入“五云山”的时间是上午9时41分,到达山顶,见到真际寺和1400岁的古银杏树,是中午11时48分。登途,花费两小时。   
    真际寺茶室工作人员为我们端来一张桌子,几张椅子。端上两杯清茶。    
    进入真际寺原址的院落,见墙上嵌有毛泽东龙飞凤舞的手书,上前一看,原来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绝。
五云山上五云飞,
远接群峰近拂堤。
若问杭州何处好?
此中听得野莺啼。 
    左下角还有几行说明。全文如下:
    1954年1月29日,毛主席同李纳登五云山,1955年毛泽东写下了七绝《五云山》诗。
    在五云山山顶度过悠闲三小时之后,下山。
 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 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始登五云才觉高,登途坐歇味道好【2013年3月31日黎明时分】
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 
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

游客络绎问气喘,只憾古树不能抱【2013年3月31日了黎明时分】
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 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      
登五云山记【9月27日阳光上午】

    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