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日,学校组织退休教职员工游上海召稼楼古镇,此古镇源起于元朝初期,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,现面积达150亩之广,散落着不少清代建筑,目前规模较大、保存较完整的有"礼耕堂"、"梅园"等。"召楼三宝"有召楼大曲、召楼羊肉、召楼拆蹄(手撕走油红烧蹄膀)。
下车,行不远,便来到镇河的拐角处,看了此地乃召稼楼之“中心”。伫立于“半日亭”前,初觉此亭造型别致,亭廊一体。再读悬于廊檐的“半日亭感怀”,文采不俗,思想独到。有几句,几乎道出了我一生之变迁,读之,竟不忍离去。
半日亭感怀
额题“半日”,有至感焉。昔苏轼云人生如梦,后人则说人生无常。这无非是缘于人生不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。于是,发为感叹。而追求完美又属人性之本,人情之常。其实,人生旅程犹如日之运行,或阴或晴,或满或蚀。纵使一帆风顺,也难免惊涛骇浪;更何况道路曲折,谁能免悲欢离合?李后主谓:“人生愁恨何能免”。诚是,而更多的是坎坷一生,碌碌终年,或童年艰辛,晚年安详。犹如朝暾之遇云翳,而夕照则得清明。因此,人之一生倘得半日之丽,足矣。固无需斤斤于中天。昔日有句: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。......。
驻足读之,心生感慨。毕竟千年古镇,其文化底蕴,由此可见一斑。
同行一位老教授,掏出小本子,在用笔记录以上文字。我说:拍一幅照片不就完了?他告诉我,他没有智能手机。我说,我把照片发给你的儿子,让你儿子放大到电脑上,你再读再炒都行啊。他呵呵一笑,感激不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