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喜看泰山日出
1985年夏,去连云港参加一个暑期英语讲习班。主讲人:复旦之恩师陆谷孙也。继1982年在庐山听陆老师授课三周之后,机会又来!
离开连云港后,去了青岛,再从青岛去泰安,生平第一次登泰山。
虽然囊中羞涩,还是在泰山顶上的小旅馆花了大价钱,住宿一夜,为的就是次日黎明观泰山之日出。其实,这是一场赌局。小旅馆老板说,在泰山顶上看日出,成功率只有30%!老板还补了一句:如果没有信心,下山去吧,不要花冤枉钱,山下过夜便宜。
--
赌就赌吧,一生能有几回登泰山。(我信心十足)
也许,心诚则灵,感到了上苍。次日黎明,起个大早,来到被称为“旭日台”的巨石,静候。虽然起了个早,但巨石早已被“占领”,据说他们半夜就来了。
1962年,16岁,正读高一,语文课本里姚鼐的《登泰山记》。语文老师“逼”我们背诵此文。记得老师还让我当堂背诵,我一气呵成,背诵流畅,受到老师的表扬。
其中一段观日出的段落,记忆犹新:
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颖坐日观亭,待日出。大风扬积雪击面,亭东自足下皆云漫,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,山也。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彩。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,动摇承之,或曰,此东海也。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今日观日出,这段文字变成了“画外音”,精彩啊!更值得庆幸:借了一只相机,名曰“柯尼卡”,用的是彩色胶卷,在照相馆冲印出来,连店家也连连称好!
图一 日出全记录
图二
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彩。
图三 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,动摇承之,或曰,此东海也。
图四
足下皆云漫,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,山也。
图五
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,动摇承之,或曰,此东海也。
图六
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