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醉白池内来云亭
松江把占地70余亩的醉白池照顾得好好的,每次进入,总能有新的发现。
读书堂外有庭院,出庭院之西的圆门,原先是一片绿色,皆杂树也,三四年前,杂树被除,种植了不少牡丹,醉白池多了个牡丹园!5月2日到此,牡丹花已经凋谢,似乎余香犹在,绿叶亦美!
牡丹园北有五色泉,牡丹园南,有一小土坡,坡上有亭翼然,这不就是牡丹亭吗?非也,此小亭名曰“来云亭”。亭小,却精致。亭柱上有一联,可以品味:
自古俊彦俱好学,向来异才皆书痴
其中的“俊彦”和“异才”对仗工整。俊彦者,顶级人才也。
读书堂,左有荷花池,右有牡丹园和来云亭,风水宝地啊。小亭楹联,与旁边的“读书堂”的楹联构成绝妙呼应。
甚至想:约友人在春暖花开之牡丹季,来读书堂吃茶,赏牡丹,品新茶,入亭小坐,咀嚼楹联,品味当年园主在此之岁月静好,岂非一乐?
外出旅游,景点楼台亭阁的楹联,总令我心动。改革开放之初,有幸在杭州大学外语系“回炉”,常被借调去当导游和译员,还兼任过1979年在杭州举办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的译员,在杭州诸多景点,我喜欢把老外的注意力引向各式楹联,加以意译,记得在岳庙,我跟一群美国人讲解楹联: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。让老外听之入迷,啧啧叫好。我说:假如你们懂汉语,知道此楹联的对仗,会更加激赏!作为一个中国人,让老外体味一下汉语的美,是我最开心的事儿。
当然,我也会跟他们讲一讲英语之美,他们听后也频频点头。 数十年后,我写了一部教材《翻译美学》,其源可以追溯于此。

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