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七年前的盆景松树
5月2日,走过一排巨樟下的圆洞门,即见十鹿九回头的青石时刻,走过一个园中园,又见白墙中央的另一个圆洞门。如此环环相扣的圆门,柳暗花明又一景啊。
进入此圆洞门,即醉白池的盆景园。多少市区过来的游客,步履匆匆,错过了盆景园,留下一憾。
每次到醉白池,喜欢在此园勾留半日,漫步于百余盆的盆景之间,一盆一盆欣赏。体味: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。盆中有乾坤,树小有风姿啊。
7年之前,曾经在此园见到一盆景,难以忘怀:一株小轻松,树干弯曲,倾向一方,似舞似歌,我称之为有灵性松树。后来每次到此,皆要为它拍照,欣赏一番离去。
5月2日到此,老地方不见其影,扫视一周,也未发现。心中有些许失落。
由此又联想到一副对联:
猪圈岂养千里马,花盆难栽万年松
这种心情,又让我想起龚自珍的名篇《病梅馆记》,文中写道:
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,斫其正,养其旁条,删其密,夭其稚枝,锄其直,遏其生气,以求重价,而江浙之梅皆病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!
无论如何,对盆景艺术都应该加以肯定。盆景源于中国,可追溯到唐代,到了宋代,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,当时的陆游、苏东坡等,都对盆景作过细致的描述和赞美。
中国盆景走过古代的兴盛,近代的衰落,而差不多在中国盆景衰落的同时,
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盆景开始了复兴,并迅猛发展,且开始走出国门,近二十年来,中国盆景先后参加了在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英国、比利时、法国、荷兰、丹麦、意澳地区举办的展览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