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苏州民俗博物馆大门
题图二:育子习俗之一
种地,靠天吃饭;旅游亦然。9月3日,游览狮子林,不知不觉中,雨止 → 放晴,心情一喜。
没有想到,狮子林隔壁就是苏州民俗博物馆。满怀兴趣,进入参观。
“育子民俗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!小孩入学,需舅舅送上学。如此习俗,全国是否独此一家?其中到底有何讲究?展览未给出说明。
小儿入学,在各地皆视作大事一桩。我入小学前一日,母亲带我去理发店,剃了个小光头。母亲说:剃光头,上学就聪明!这是绍兴老家的风俗!
当年在复旦,一年两次去罗店乡下,定点:泥墙圈的大队,参加夏收或秋种的劳动。住宿:睡农户家客堂的泥地,地上铺稻草,稻草上面铺席子,师生十几,就睡这个大通铺!
房东家的小女孩上学第一天,厨房飘出葱香,年轻母亲在做香葱炒鸡蛋。
--
早饭吃得这么好?今天不吃咸菜啦?
--
是啊,今天是个特别日子。我女儿上小学啦!
-- 哦,是你们的乡俗吧?
-- 对,小孩读书会聪明的。
那时年轻,口无遮拦,竟答:我没有吃葱炒蛋,也考入复旦大学了。
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,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“相土尝水,象天法地”"建城以来,
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,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,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。苏州民俗博物馆于1986年建成开馆,为国内首创专门陈列与本地民间习俗有关的实物博物馆。
博物馆有节俗、吉祥文化、育子风俗、吴歌、民间工艺、食文化等展示,足矣参观两小时,趣味渐增,从中可了解苏州民情风俗的沿革。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