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8月13日游绍兴兰亭

8月13日:圆梦之日。
从绍兴城里到兰亭可乘33路公交车,3.5元,去兰亭。
兰亭景点入口处右侧,可见兰亭集序全文。
永和九年(公元353)三月初三 --
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!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、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、孙绰等四十二人,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,这一儒风雅俗,一直留传至今。王羲之在《兰亭集序》中这样记载:“又有清流激荡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列坐其次,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在举行祓禊仪式后,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,流觞赋诗,留下了千古佳话。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及其“曲水流觞”的故事,令兰亭名闻天下。
兰亭多竹也,两个拐弯,忽见“鹅池”。王羲之尤爱白鹅,据说,他写的“之”字,观鹅而得灵感也!
前行,见“兰亭”碑亭,此碑曾被毁,至今可见碑之中段尚缺损一块。
再前行,见俯仰亭,美亭也!
《兰亭集序》中有言:俯仰之间,已为陈迹。一俯一仰之间,表示时间之短暂!
流觞亭乃兰亭景区的核心,流觞亭外,即“曲水流觞”之胜地。但是,地盘之小,出乎意料,环境之幽,亦不如想象。
流觞亭内,有“ 尽得风流”之匾额,窃以为,此题词尽得王羲之处世、为人、治学、度日之精髓也!
兰亭集序手迹布满东墙,自古以来,多少名人雅士临摹“兰亭集序”,最佳者,郑板桥也。当代书法家沈尹默也有临摹。遗憾的是,毛泽东1954年到绍兴,若来兰亭,伟人也许会狂草书写“兰亭集序”,那就......!
兰亭多竹,多荷,多桂花,见到今年最后的荷花,甚感亲切。
园内树立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所书的“之”字碑,据说,王献之仅仅写了一个大字,其中一点为其父所添加,其中故事,令人捧腹,不知真假也!
御碑亭内祖孙皇帝(康熙/乾隆)手迹集于一碑!康熙所临摹的“兰亭集序”在碑之南,乾隆游兰亭之诗作在碑之北。
惜别兰亭,俯仰之间,何日再来?
《兰亭集序》,限于篇幅,仅将文中涉及现在中国成语罗列于下:群贤毕至、少长咸集、崇山峻岭、放浪形骸、情随事迁、感慨系之、游目骋怀
图一 33路公交车

图二
兰亭景点入口处右侧(兰亭集序全文)

图三
兰亭景点入口处左侧(有“兰亭”二字石刻)

图四 检票小门

图五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 --
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!
图六
兰亭多竹

图七
忽见“鹅池”

图八 梦想成真,留影一幅

图九 名实相符

图十一
“兰亭”碑亭

图十二
俯仰亭,美亭也!

图十三
流觞亭

图十四
“曲水流觞”之“原产地”

图十五 流觞亭内

图十六
尽得风流

图十七
兰亭集序手迹

图十八
郑板桥之临摹

图十九
今年最后的荷花

图二十
王献之之迹

图二十一
祖孙皇帝(康熙/乾隆)手迹集于一碑!

图二十二
康熙所临摹的“兰亭集序”【碑之南】

图二十三
乾隆游兰亭之诗作【碑之北】

图二十四
惜别兰亭,俯仰之间,何日再来?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