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外楼:与近代文人来一场精神聚餐【1月28日阳光上午】

标签:
与近代文人来一场精神 |
分类: 寻踪山水 |
题图一:独饮名楼
题图二:面湖名楼
"西湖醋鱼何处美,独数杭州楼外楼。"杭州人有种习俗,凡有宾客,必到楼外楼品尝杭菜风味。外地游人玩西湖,不上楼外楼,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杭州的美味佳肴。
"一楼风月当酣饮,十里湖山豁醉眸。"此楹联说的就是:杭州西湖著名菜馆楼外楼。
楼外楼,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,是一家具有160多年历史的老店,她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孤山之麓,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光水色之中,熠熠生辉。
小住杭州,喜欢在楼外楼晚餐。玩了一日,走下西泠桥,直入楼外楼。我以为,此乃中国环境最美的饭店。先饱眼福,再饱口福不迟。而且,酒足饭饱,带着三分醉意,走出楼外楼,走孤山路,上白堤,暮色苍茫,再到三公园看音乐喷泉.....,何等人生享受!
喜欢在楼外楼晚餐,另外一个理由:这里有太多近代文人的故事。步入楼外楼,自然想起他们,与他们来一次精神聚餐。
1916年的某日,李叔同应邀到楼外楼参加爱国诗社“南社”的活动,参加者包括柳亚子、夏丏尊、马叙伦、苏曼殊等,名人雅士,高朋满座。因为当天之前参加了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的活动,李叔同姗姗来迟,柳亚子就举杯上前作难,让他10分钟创作七言绝句一首,同时句句须带“春”字。李叔同绕场一圈,看窗外山湖美景,就朗声吟诵“春风吃面薄于纱,春人装束淡于画。游春人在画中行,万花飞舞春人在。”
郁达夫喜欢呼朋唤友到酒楼饮吟,友人周黎庵在《忆郁达夫》中写道:“那时达夫不过三十六七岁,一袭缊袍,伫立在西子湖畔一家酒楼门前。”这家酒楼就是楼外楼,郁达夫最喜欢去的。1935年,一个绵绵细雨的夏日,郁达夫在楼外楼凭栏望湖,酒酣之际,诗兴大发,写下了著名的《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》:
楼外楼头雨似酥,淡妆西子比西湖。江山也要文人捧,堤柳而今尚姓苏。
1945年,梁实秋在重庆写的《雅舍谈吃》,就记述了他小时候跟父母去楼外楼吃“醋溜鱼”和“炝活虾”的情景。“在楼外楼尝到醋溜鱼,仍惊叹其鲜美,嗣后每过西湖辄登楼一膏馋吻。楼在湖边,凭窗可见巨篓系小舟,篓中蓄鱼待烹,固不必举网得鱼。普通选用青鱼,即草鱼,鱼长不过尺,重不逾半斤,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水,熟即起锅,勾芡调汁,浇在鱼上,即可上桌。”
7月12日上午10时,入住华侨饭店。2时后起床,乘坐7路车来到断桥。断桥,乃观荷之好去处!再沿北山街行,过葛岭,过新新饭店,再过西泠桥,一路菡萏怒放,以孤山公园最甚。出孤山公园,天色向晚,沿白堤行,过西泠印社,便入名楼小酌。
途中,面湖而歇,写下以下短诗一首。
孤山石径吟林逋,湖畔名楼品宋鱼,
醉意一寸走白堤,绿雨三杯饮知足。
图一 观荷孤山
图二 走出孤山公园
图三 回眸西泠桥及苏小小墓
图四 沿白堤行
图五 三岛在望
图六 路过西泠印社
图八 菜谱
图九 金字招牌哦
【上世纪五十年代,周恩来在楼外楼宴请国外政要,多年轻啊,当年的周恩来尚一头黑发哩!】
图十 食客盈门
图十一 窗外即湖
图十二 留影名画
图十三 饭店大堂一隅
图十四 西湖醋鱼
【66元,最近几年西湖醋鱼的价格三级跳也,29元-36元-66元!】
图十五 虾子茄段【20元】
图十六 东坡焖肉【16.8元】
图十七 绿雨啤酒+冰块【12元】
另加一碗米饭(1元),此餐共计消费115.80元也,一人独食,全部吃光,直至微醉!
图十九 餐后在大堂小坐
图二十 走出名楼
图二十一 白堤夜色
图二十二 保俶如银剑!
【步行至三公园,观看音乐喷泉后回华侨饭店!】
图二十三 来到三公园,观西湖之夜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