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孔尚任旧居
题图二:孔尚任在写作《桃花扇》之蜡像
诗和远方,并不远。10月6日晴朗的秋日早晨,进入泰州桃园,桃园,就是一首诗,桃园的孔尚任的旧居则是诗中的华彩佳句。
桃园东门外,就是泰州老街,西与望海楼隔水相望,北与梅兰芳纪念馆“梅园”仅一路之隔。置身此地,深感:人杰地灵啊!
孔尚任,孔子第64代孙,清朝初年,他奉旨来泰州督办治水工程,曾寓居城南陈庵。这就能说明:为什么“孔尚任旧居”的门额后,另挂一牌,上书“陈庵”。
《桃花扇》是一部反映明朝亡国之痛的历史剧,它将明末才子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,与南明弘光朝的兴亡结合在一起,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。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,男女爱情与国之兴亡有机结合,并得以升华。
古代文人做官,几人走马平川?从李杜到郑板桥......,孔尚任亦不例外,他初到泰州,报国之心炽热,欲拯民于水患,备尝艰辛。但上层对其治水方案不满,受降职处分。从此,身为钦差大臣的他,赋闲!两三年内,地方官员对他的态度剧变:敬
→ 怠 → 厌 → 恶。最后,栖身破旧陈庵,出无车,食无鱼,三餐难以维持,减去午餐,竟至一日一餐,
还要向别人索金、乞米。读书人到了这种地步,只得以文会友,以书取乐。于是,产生创作《桃花扇》的想法。 一部《桃花扇》让孔尚任名垂青史,但好景不长,终因《桃花扇》而被罢官返乡,康熙五十七年(1718年)卒于曲阜,葬于孔林。
今日步入孔尚任的旧居,并未“修旧如旧”,触目皆新,孔尚任旧居是一个园中园,面积不小:小桥流水小亭鱼池水榭,应有尽有。秋日的阳光照射,绿意盎然,一派生机。走过孔尚任的卧室,雕花木床,挂着雪白的蚊帐,隔壁见到孔尚任蜡像,他端坐整洁书房,静静写作《桃花扇》。
如此环境,与当年孔尚任栖身的陈庵,反差实在太大!
孔尚任九泉有知,将一叹,如何之叹?
谁知!
哎!历史,兴废更替,建而毁,毁而建,似平常又不平常。也许历史就是这样前进,文化就是这样传承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