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与王君合影于望海楼上
题图二:望海楼上远望
10月26日上午10:29分,望海楼的惊艳亮相,走上绿草茵茵的土坡,便见望海楼之全貌:四层的翘檐并不夸张,因此楼体倒有几分敦实而又苗条的感觉。史称“江淮第一楼”,如今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。
八百年了,几经兴废啊。
登楼的电梯之大小我家门外的电梯相似,一次只能乘六七人而已,似乎与望海楼不相匹配。
排队入电梯,出四楼电梯门,豁然开朗!
登高远望,耳目一新,精神一洗,自古如此: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......。范仲淹所登岳阳楼远没有望海楼雄伟高大。在此金风送爽的佳日,登高俯瞰泰州水城,近景亲切,让我油然想起在扬州熙春台推窗所见,那扇窗被成为“扬州第一窗”,今日凭栏远望,一叹:泰州“第一观景环廊”也。
“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”的感觉,洋溢心头。思绪亦为之飞翔。
想起晚唐诗人司空图笔下留名诗《九月八日》:
已是人间寂寞花,解怜寂寞傍贫家。
老来不得登高看,更甚残春惜岁华。
老叟年过七旬,诗中的“老来不得登高看”,关注,且有共鸣。
七十,对我而言,分水岭也。之前,腿脚灵便,不知“护膝”,说走就走,不惧登高。之后,才懂,懂得“省着点用”,人之双膝有寿命也。报名参加泰州三日游,还特地询问:有登山否?廉颇老矣,尚能登,为护膝,不敢登也。
当然,司空图的“老来不得登高看”表面意思:老年人不要登高望远。残年岁月。要倍加爱惜身体。其实,另有深意。
司空图之“登高”与苏轼的“高处不胜寒”,两个“高”字,异曲同工也。
诗句中的“更甚残春惜岁华”,倒是新意别出,诗人用“残春”二字写人之老境,比起现代的所谓“夕阳红”更有诗情画意。
登斯楼也,伫立环廊,俯瞰,远望,拍照,与王君合影......,今日一乐!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