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绿竹甬道之石碑
题图二:创意十足看地雕
国庆泰州三日游,旅游广告主打“溱湖湿地”,第一日游,就拿下了湿地,第二日游,一早就拿下了桃园,老街和梅园,精彩超出期待,泰州,堪称江北水城,历史文化之积淀如此厚重,实在没有想到。
走出梅园,精彩还能延续吗?去望海楼之前,吾心疑。
历史上,古泰州濒临大海,泰州曾称作“海陵”,海盐生产条件优越。盐税丰盛,居全国之首。望海楼初建于南,被誉为“江淮第一楼”。登斯楼也,“望海”已成虚名。故进入望海楼公园,我并不看好。
精彩不被预期而变大更加精彩!
入园,甬道长长的,绿竹夹道。微风吹拂,竹叶莎莎,与昨日听到的芦苇声,几分相似。
人杰地灵的泰州,当然不会让你“白走”一趟此竹道。路旁,有十来块巨石,石上刻字,一首首古诗也。其中一首,让我驻足细览。
槛外红梅初吐萼,千枝万朵压檐低。
淮南斜阳登高阁,目极寒芜雪涨溪。
石刻有说明,此乃清代诗人王士禛的《冬日登海陵德香阁》,德香阁,今日之望海楼也。
读诗能闻香,此香,文化香,历史香也。闻此诗香,游兴陡增。未见望海楼,先游望海楼公园,脚踩甬道,绿竹夹道,竹叶莎莎,一块块镌刻古诗的巨石,似乎心生与古人对话的感觉。
这些古人中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、王艮、郑板桥、柳敬亭......,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、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岳飞、孔尚任......。
一个拐弯,来到开阔地,巨石上书:古城池地雕。
所谓古城地雕,在杭州湖滨一公园有,别处未见,感觉十分新鲜。
一位邻队的女导游,正在讲述。刚才欣赏古诗石碑,掉队了。正好赶上听她讲解。导游讲述生动,口舌灵巧:
导游说:你家的面积假如是100平米,那么,就跟地雕一样大。不过踩在这100平米上,古代泰州全城就在你的脚下。大家难得到泰州,好好踩踩,好好看看,哪儿是城门,哪儿是护城河,哪儿是德香阁,也就是今天的望海楼......。
简简单单几句话,让游客静下心来,细览地雕,并放飞想象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