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扬州第一窗
题图二:熙春台与二十四桥

“下扬州”的最佳时间,被李白的诗句定格在“烟花三月”。水面冰封,万木萧疏,此时之扬州,此时的瘦西湖,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?
2008年5月,圆梦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莺飞燕语,桃红柳绿,烟雨朦胧。想着,想着,竟萌生了“寒冬腊月下扬州”之念!
1月12日,这一日,我又来矣,瘦西湖!
冬日的瘦西湖,冷冷清清,湖面冰封,虽有怒放之腊梅,且风和日丽,游客稀少。熙春台是瘦西湖的核心景区,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的地方。楼下有毛泽东手书杜牧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的汉白玉诗碑,其左侧就是二十四桥,其右侧则是观芍亭。熙春台在瘦西湖的西岸,正前方,就是瘦瘦长长的湖面。
游人如此稀少的冬日早晨,登上熙春台二楼的木楼梯,我是今日第一位茶客,也是唯一。没有想到,三位小姐姐已经到岗上班,端坐于古筝前。等服务员为我上了茶,她们便开始演奏,从好一朵茉莉花到梅花三弄,琴声悠扬动听,飘出面湖的窗外,一定传的很远吧。
端着茶盏,我来到西窗前,瘦瘦长长的湖面尽收眼底。远处的五亭桥和小白塔清晰可见。冰封瘦西湖,湖面如镜,窗户不敢大开,毕竟寒风刺骨。伫立窗前,耳闻悠扬琴声,眼前美景,忽然想到两点:
第一,是谁首先命名此湖为“瘦西湖”,实在妙极!虽然此湖的水域与杭州西湖不可相比,但是妙借“西湖”二字,“傍杭州西湖”之名,非灵感不能得也。
第二,现在的酒店,或是售楼处,发明了一个赚钱的新名词 --
窗景房/窗景楼。也不无道理,开窗有景,确实是一种享受。熙春台的这个面湖的西窗,尽揽瘦西湖,窗景绝佳,堪称扬州第一窗也。

图五
杜牧诗碑
图六
隔岸观“台”
图八
一个人的二十四桥
图八
远眺五亭桥与白塔
图九
读报有感
【此家报刊的不少文章可以嚼嚼】
图十
读诗有感
【两者构成绝配】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