酥油饼和煤球炉【5月22日阳光上午】

标签:
酥油饼和煤球炉 |
分类: 寻踪山水 |
题图一:在苏东坡纪念馆内见到了“吴山酥油饼”
题图二:五洋客栈外,有人在生煤饼炉
忘不了《儒林外史》中有马二先生品吴山酥油饼时的情节,而且朱自清在《燕知草序》中用吴山的酥油饼作比方,称赞俞平伯的文章写得好。去年12月2日上伍公山(即吴山之一部),曾询问了两家茶馆,有否酥油饼卖?皆答:没听说过。4月8日走出花港观鱼,入苏东坡纪念馆,终于见到了酥油饼的模样。杭州人善办纪念馆,但是,苏东坡纪念馆一般,缺乏特色。酥油饼竟然是留下的唯一记忆。不过,我一直想不通:明清/民国时流行的酥油饼咋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?
不应该消失的消失了,应该消失的倒没有消失!出苏东坡纪念馆,过南山路,即上334路(原808路)到通江桥下,快到客栈门口时,忽见有人在生煤球炉!眼睛一亮,让我发呆,让我忆旧,即刻留影一幅。须知,当年的上海,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煤球炉,现在已经消失殆尽。分配到浙江玉环,甚至连煤球炉这样“现代化”的设备也没有办法享受,需要烧柴灶,要劈柴,还要拉风箱哩。女儿小时候吃的奶糕,夜半时分,则用煤油炉烧。不过话得说回来,柴灶烧出来的肉和鱼真香啊。
当年在上海,帮母亲做家务,黎明即起,生煤球炉,渐渐地,生煤球炉成了我的绝活。不仅速度快,而且“吃烟”少,还省引火柴爿。
哎,当年在漕河泾,母亲大人起身三件事:生炉子、倒马桶,到井边提水回家倒入水缸。
前人辛苦,后人幸福哦。
今日是杭州闲住之第二日,乃成功尽兴之一日。太子湾 - 花港观鱼 - 牡丹亭 - 苏东坡纪念馆。太子湾的郁金香给我意外惊喜,牡丹亭下的牡丹盛开,十分应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