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夜色秦淮
题图二:秦淮八艳的雕像
俞平伯与朱自清相约同游秦淮河,以《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》为共同的题目。各作散文一篇。皆成传世佳作。
他们的美文,当然也包括散文标题,竟然成了今天秦淮河的一张绝妙的名片。
2015年5月13日八位高中同窗聚会南京之第二日。
晚餐后,六点半上了秦淮河上的游船,去领略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”。晚上6:30分之前的船票为60元/张,6:30分之后,80元/位。同窗八人,有五位兴冲冲购票上了秦淮河的画舫,始游夜秦淮河。
6:30上了画舫,天色尚未黑定,很快,夜色渐浓,明亮一时的夜空,渐渐演变成深蓝色。请比较以下两幅照片,时间相隔不足半个小时。
两岸的灯饰渐亮,流淌千年的秦淮河流金淌银。不知不觉,沉醉在五月舒爽的晚风里。
秦淮八艳,有不同的版本,我个人更倾向于以下的女子:
李香君、陈圆圆、董小宛、柳如是、顾眉生、寇白门、卞玉京和马香兰。
这八位女子,已经超出了“沉鱼落雁、闭月羞花”的美,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才华、传奇经历和民族气节。我想她们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拍一部可歌可泣的电视剧。今晚画舫经过的秦淮河的一处岸上,有秦淮八艳的雕像。
游船夜过李香君故居(又称媚香楼),可惜不能弃舟登岸,进入一游!
为纪念我国古代这位爱国名媛,歌颂了她“威武不屈、贫贱不欺、富贵不移”的做人品质和民族气节。秦淮区委、区政府在夫子庙内秦淮河南岸(钞库街38号)修复了李香君故居。
李香君是秦淮一粒璀璨的明珠,后人有访媚香楼遗址者经几代而不绝。这个出身秦淮名妓的下层妇女之所以受人仰慕,不在其花容月貌,而在于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、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,愤世嫉俗,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精神。出污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眷怀故国,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以文学巨著《桃花扇》内容为基础,修复了李香君故居媚香楼。
下次到南京,一定前往李香君故居参观!
画舫,比起当年朱自清游秦淮河的小船,也许豪华得多,这是一条电动小船,船前行的速度较快,有点儿像赶路似的,遗憾的是,一路,只见灯影,而不闻桨声。两岸灯影灿灿,倒映在秦淮河上,确实很美,但是,想听听桨声,却没有,缺失与遗憾袭来!
桨声,在文人心里,在文学描写中,一直被赋予特殊的美。比如最著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《渔翁》中的一句:
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绿。
越是没有桨声,就越想桨声。若是坐在摇橹的小船上,看看灯影,听听桨声,晚风拂面,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哦!
现代化,驱赶了诗情;手工操作,浓化了画意!
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内有剑河,剑河上有游船,英语叫punting,这种游船,即用篙撑的方头平底船。多少年来,剑河游船一直保持用篙撑船的风格!把punting改造成电动小船,易如反掌,可是,剑桥人并没有这么做。当年徐志摩乘坐的punting,如今依然如故。前年到英国旅游,剑桥大学的剑河游船,仍用长篙撑船。船夫虽然辛苦,但是,味道也许就在其中了。把长篙换乘电动岂不简单,但是,他们并没有那么做!
2013年5月20日,乘坐punting游览剑河。撑篙者乃英国帅哥,在读学生,撑船打工,赚点小钱,看样子是蛮累的。请看下图。
今晚,在匀速行驶的电动画舫上,怀念剑河的punting!如果朱俞两位当年也是乘坐电动画舫,他们还能写出传代美文 --
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吗?
桨声不见了,朱自清笔下的“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”,今晚更是不见踪影了。没有歌声,没有胡琴声,画舫里一路不停播放录音,那是在介绍秦淮河的今天和昨天。虽然讲得动情,写得不错,但是,那是机械的声音,又是一个现代化的玩意儿!
邻船的歌声和胡琴声,隔着一点距离,竟然让朱自清“总觉得更有滋味”。
朱自清那一代人享受的秦淮河的桨声、歌声和胡琴声......,在2015年5月13日的夜晚成了奢望,是彻底享受不到了。
当然,今夜的秦淮河,没有桨声,只剩下灯影的秦淮河,并非毫无圈点之处,比如,游船驶过朱雀桥,桥墩上有大字,排列故意不规则,但可确定这是唐朝刘禹锡怀古组诗《金陵五题》中的第二首《乌衣巷》。
全诗如下:
《乌衣巷》
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
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2015年5月13日,夜游秦淮河,一半的滋味就在过朱雀桥,品味刘禹锡的《乌衣巷》了。
我在船内留影一幅,五人登岸,留影一幅,纪念开心夜游秦淮河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