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(2020-04-16 09:51:16)
标签:

瘦西湖二十四桥

分类: 寻踪山水
题图:1995年与夫人合影于二十四桥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    昨日发了图文《瘦西湖熙春台忆旧》,几位读者十分感兴趣,询问:熙春台前的汉白玉小石亭上镌刻的是毛主席的手书吗?是不是杜牧写的“二十四桥明月夜......”?能否介绍一下瘦西湖的二十四桥? 
    窃以为,没有到过熙春台和二十四桥,就等于没有到过瘦西湖,因为那是核心景区。
    相传是扬州盐商为清代皇帝祝寿花费万金建造了金碧辉煌的熙春台。熙春台面临瘦西湖,其左侧不远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。在熙春台和二十四桥之间立一小石亭,石亭上镌刻着毛泽东的草书:
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
    1995年10月2日,当我们全家第一次来到熙春台前,见到毛泽东手书的诗碑,心头一阵震撼,驻足良久。毛泽东的诗碑立于此,乃神来之笔,瘦西湖的点睛之笔啊!
    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,题目是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,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。此诗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、草木葱茏,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,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,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。全诗清丽俊爽,情趣盎然。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”历来被称为“千古丽句”。毛泽东手书此诗,可见对此诗的欣赏。
    每次到瘦西湖,吃茶熙春台二楼,看古筝演奏,凭栏远眺瘦西湖五亭桥,下楼欣赏毛泽东手书,上二十四桥,乃人生一大享受也。
    二十四桥,令我想到颐和园的玉带桥,似乎就是迷你的玉带桥。造型之美,远看近观,百看不厌也。
    为何叫二十四桥?传说有二十四位美人曾于桥上吹箫,另有一说:从桥下拾级而上,至桥顶正好二十四级,每边桥栏,六根竖柱,合起来也是二十四根。从假山处起步到桥前,正好二十四步……。(我曾经一一细数)登上桥顶,俯视桥下,河水清清,人影依稀,如入仙境也。 
     徐凝是“唐朝”的一位诗人,一生布衣,无权无势,默默无名。但其中有一首《忆扬州》却让我们不得不提:
萧娘脸下难胜泪,桃叶眉头易得愁。
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
    此诗一出,一片赞叹。天下的月光一共被分成了三份,其中的两份都照在了扬州城里,而其他的地方则只能共享剩下的那一份了。这是何等惊艳的诗句,其时其景,大概也只可意会,无法言传的吧。
     到了清朝,有一位叫陈素素的才女,写了一句“二分明月一声箫,半属扬州廿四桥”,自此以后,凡是提起扬州,便无论如何也绕不开“明月,二十四桥和幽幽箫声”了。
 
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扬州瘦西湖之二十四桥【4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