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古塔巨樟→喜欢这样的幽境

题图二:和扫地工人聊几句,听听乡音,很是亲切

再次领略“清晨入古寺”是诗意。寺不在大,有水则灵。阿育王寺本身面积就大,又有浩浩的水面,有一种空旷感,一种寂寥感,非常好。上海的龙华寺,静安寺,还有新场的南山寺,面积逼仄,更无水面,乃大憾也。
我乃今日第一批进入者,几乎不见别的游人或是香客。一位清洁工人,穿着干净,累了,正在坐歇,我和她聊几句,乡音,好听!
--
你这把年纪,闲着没事体,从上海来宁波玩,好福气。我这辈子最远就是到过宁波市里,连溪口也没有去过。
-- 这里干活,一个月多少钱?
-- 2000元多一点。
-- 你退休了,大概也有3000多吧?......, 你看,比我干活的拿得多,好福气......。
-- 嗯,...... 差不多。
聊到这里,不知咋的,有点感觉心酸,速速与其告别。
昨日在溪口见到一幅照片:蒋介石在离开大陆之前,曾入阿育王寺参拜,方丈陪同蒋介石出阿育王寺大门。念及此,心潮又起。蒋公在台湾的日子里,是否也常常想到阿育王寺?1966年是否也曾担忧阿育王寺的命运?
独游味道真是好极了。你看,胡思乱想,乱想胡思。
1983年,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。创建于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,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阿育王寺闻名中外,不仅因为山明水秀,殿宇巍峨,更由于它有一座举世瞩目的舍利宝塔。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。占地面积12.41万平方米。坐北朝南。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舍利殿、 法堂(楼上藏经楼)。东、西两侧为厢房及附属建筑。天王殿七间,通面宽30.36米,通进深18.20米。三大殿均为重檐歇山顶,抬梁式结构,舍利殿屋顶盖金黄琉璃瓦,内有舍利塔。寺内有二塔,一塔建于山上,俗称上塔,一塔建于山下,俗称下塔,上塔已残。下塔建于元至正二十五年(1365年),砖木结构,仿楼阁式,六面七层,高约36米。寺内另存有唐、宋碑刻,唐石雕造像等,并设有宗教文物陈列室。1980年重修。
这19座舍利塔中,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,浙江鄞县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。关于塔的建造过程,有许多奇异的传说。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