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前排左一,就是马士宙同志)
今天,小马又发了一篇文章,讲当年在台州师专发工资的事情,读上去感到非常的亲切,似乎又回到了1980~1990的这黄金10年!那个时候,工资就是几张十元人民币而已,但是幸福感和获得感很强。当时,跟夫人经常夜半交谈:退休以后拿工资30%的养老金,难道还要从上海到这里来领工资吗?唉,后来工资都打到卡里,而且当时一个学校的工资总额是2万多元!现在,我月入养老金就超万元,换了人间!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春风桃李十年情(6)
“发工资的感觉真好”!学校会计室在东楼楼下,当时“双杨”杨灵、杨姗姗是年青主力,出纳胡雪芬,张跃芬是食堂会计,还有出纳兼卖饭菜票一位老同志。每月6.7号发工资时,会计、出纳挺忙,按算好的帐从银行取出现金(全校月工资总额2万元左右),逐一封装入袋,通知领取。发放当天会计室门庭若市,一批进,一批出,非常热闹。
领工资时要签字,签字前看看工资表,总数多少?水电费、房租费、医药费等扣了多少?拿到手多少?细心的人,还要看看别人多少,作个比较,觉得无误后签上字,出纳给你一个塑封工资袋,接过来当面清点,有时点两遍,不是怕错了,而是没过瘾,薄薄的10元几张,一数就完,反复点几下,好像钱会增多,瘾也满足了些。59元工资领到手,便先买好下月菜饭票,近一半工资很快被消费了,真是有点心疼。余下的钱,扣除银行定存几元外,零用钱要一角一分掰着用,不计划好就会“赤字”。说实话感觉好也就是一瞬间,钱很快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光了。
每月工资是眼巴巴看着等发,偶尔稍有拖延发放,就足襟见肘。那时人“见钱眼开”,开得是高兴之花,解决的是温饱问题。钱的魅力是让你感觉不穷!譬如当时社会上的“万元户”。
现在工资银行发,网上走,只见数字,不见现金,倒是安全,也合卫生,但似乎失去了一份激动。现在支付宝有花呗,根据信用分发放透支额度,银行有信用卡,似乎有花别人钱,不心疼的感觉,稍不留神前吃后空。钱一笔一笔流出去,快递一个一个进来,商家搬出十八般武艺推销,“剁手族”队伍不断壮大,支付模式的改变,“节俭”渐行渐远。现金支付不一样,摸摸口袋里没钱了,马上收手,你不收手,人家也不给货,会脸红自讨没趣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