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图说(270)借词典【3月4日下午在书房】

(2020-03-04 16:08:33)
标签:

借词典的故事

分类: 居家小记

    图说(270)借词典

1964年考入复旦外文系。家贫,买不起《英华大词典》,5.6元!后来发现图书馆阅览室有借词典,喜出望外啊。不久,几册英语词典的“借用卡”均出现了一长串的签名 ---- 毛荣贵。

管理员问:你是英文系的学生,咋会没词典?我回答很简短:穷,买不起。一日,这位山东日照的陈姓管理员对我说:毛荣贵,你就不用当班归还了。拿去使吧。一个星期办理一次续借(have it renewed every week)。他的恻隐之心来自我的专心致志的神情?还是因为我每晚第一个进最后一个去?抑或是对我那接长了半尺的裤管而动?当时,正发育,个子,如春天的麦秆,不断“拔高”,裤管就高高地吊离了鞋子,家贫,母亲寻出颜色近似的旧布为我们的裤子接上一截。半年,人又高了,母亲再接上一截。同学戏称:“裤子”开花节节高!惜乎,2003年上半年,我曾在上海南京路首次见到被故意在裤腿上剜了几个洞的“乞丐裤”,一惊!遗憾,我从未见“节节高”的“创意裤”! 

    1965年春,节衣缩食,一月吃素,硬是从每月15元的助学金中省出6元。直奔复旦大学老教学楼一楼的新华书店,此去并不是购买梦寐以求的《英华大词典》,而是购买了一套《毛泽东选集》(1 – 4卷)。

    1966年初夏,参加“四清”结束回到校园后,直奔新华书店。这次,买了一册词典,不过,它不是郑易里先生主编的《英华大词典》,而是张其春、蔡文萦编写的《简明英汉词典》(商务刷书馆1963年12月初版)!改变购买“标的”(object),非“移情别恋”也,只是因为后者定价更便宜,仅3.6元,比5.6元足足少了2.元!

    我,手捧词典,径直来到阅览室,端端正正地写上“毛荣贵”三个字,还写上了日期,还写上了“于复旦大学”五个字。抚摩散发油墨香味的词典,双眼湿润!

    1993年调入上海交大,不久,应陆谷孙先生之请,我参加了《新英汉词典》的修订。夜以继日,板凳一坐两年冷。每日课余,埋头于蝇头小字之间,劳神费力,报酬低微,我还是全心投入,乐呵呵的。这是陆先生交办的事儿,况且,和当年买不起一本词典的故事构成了遥远的时空呼应和心灵呼应,酸酸的,甜甜的。


图说(270)借词典【3月4日下午在书房】

 图说(270)借词典【3月4日下午在书房】

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