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与陆先生在庐山的合影(1982)
题图二:与陆先生的合影(2002)
昨日发表了《两次庐山英语讲习班》的图文,含1982年讲习班的全体合影。友人问:1982年的讲习班你与陆先生两人有合影吗?回答:有!
在我的相册里端放着与陆先生的庐山合影。那是在疗养院房间内的合影,可惜未到室外,风景绝佳的室外。
记得那是讲习班结束的一日。我提出想与先生合影,他欣然同意。不料,底片上有疤痕,有点遗憾。时年我36岁,陆老师43岁。
我是台州师专的一名助教,陆先生才评上副教授不久。陆先生刚从英国参加一个莎士比亚研讨会回来,赠我他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论文,标题是Hamlet
Across the
Space。品读之下,不少内容似懂非懂也。哀从中来:毕竟在复旦“断奶”太早呀!陆先生跟我透露:《外国语》和《译林》将联合举办全国的翻译竞赛,翻译的内容是美国著名作家John
Updike的短篇小说Son。后来参赛,忙乎了一阵,终觉才疏气短!没有想到:十年后,应邀参加了John
Updike的长篇小说Couples的翻译(《夫妇们》后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)。美国友人告诉我,John Updike的作品是hard
nut to crush(难啃的硬骨头)!翻译难,学到的也多,在John
Updike的字里行间,体味文字艰涩,文化背景之繁复,但也时叹英语之美,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及思想深度!此次翻译实践,为我后来在交大当硕导博导奠定了基础。
我与陆先生的第二幅合影,拍摄于复旦文科大楼陆先生办公室内,2002年。我的《英语人生》即将由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(此书由陆先生过目并修改),书缺一幅与陆先生的最新合影。我向陆先生提出后,他在电话里说:外文学院要成立翻译系,本来就要你来参加,我们合影的事就一并解决吧。于是,就在陆先生简陋的办公室内,有此合影。当时,他任院长,本来就忙的他,肩头再压重担!桌上电话铃响不停,找他的人不绝,我看了都心疼。从1982年到2002年,20年光阴,陆先生一头乌发,成了一头银丝!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