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(2020-02-16 09:36:47)
标签:

西泠桥乃一座史桥也

分类: 寻踪山水
题图:红枫掩映下的壮士墓地
【此行最满意的照片之一哦】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夏日观荷,游人不会不到孤山北,西泠印社石牌坊外,有大片的荷花。
     2013年11月29日下午,走孤山北石道,过西泠印社石牌坊,看满湖残荷,观隔岸枯梧,西泠桥就在眼前了。
     来到西泠桥,就开始读史了 - 才过秋瑾墓地,又到钱塘名妓苏小小之墓,游人没有想到的是,一个转弯,就是“义士武松之墓”。行不远,又是忠臣岳飞之墓。
     因此,每每来到西泠桥,总觉得此桥是一座史桥。西泠桥桥堍的几株梧桐树,高大参天,树叶一片金黄。此时的西泠桥最入画,最上镜。
     题图照,就是武松之墓地。武松墓地照,一年四季,大概此照最美。上方夕阳照射下的红枫,如焰似炬,以此来衬托壮士之墓地,也许最恰当不过。
     初次来杭州旅游者,一定会感到诧异:山东壮士武松为何会葬身西湖边?查阅有关网络资料,转述如下。  
    《水浒传》中,武松最后在杭州出家终老,葬于杭州。现址武松墓位于西泠桥畔,修于1924年,《西湖新志》编纂时(20世纪20年代)已明确西泠桥边有宋义士武松墓。该墓于1955年被毁。2004年,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代传统文化,在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,决定在原址恢复武松墓。该墓高2.8米,墓圈高1.1米,直径4米。墓碑高3米,采用福建青石制成。甬道宽6米,长10米。武松墓的楹联“失意且伍豪客,得时亦一英公”,由中国文联副主席、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。其匾额“嵚奇瑰伟”按原篆书字体恢复,墓碑及牌坊上所有浮雕纹饰均按老照片上的图案原样精心雕刻而成。
   《水浒》中的武松,排行第二,江湖上人称武二郎,山东清河县人。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,威震天下,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。哥哥武大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、西门庆杀害。武松杀了奸夫、淫妇,报案自首,被发配孟州牢城。在安平寨牢营,结识了金眼彪施恩。为替施恩夺回店铺,武松大闹快活林,醉打蒋门神。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害。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,回鸳鸯楼杀死张团练、蒋门神,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扮成行者,在二龙山落草,后来投奔梁山泊。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,步军第二名头领。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,留在六合寺照看林冲,后出家成僧,后至八十善终。
    史籍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。武松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,“貌奇伟,尝使技于涌金门外”,“非盗也”。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,人才出众,遂邀请入府,让他充当都头。不久,因功被提为提辖,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。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,被奸人诬谄而罢官。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,被赶出衙门。
   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是个大奸臣。他倚仗其父的权势,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,百姓怨声载道,人称蔡鋆为“蔡虎”。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,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。一日,他身藏利刃,隐匿在蔡府之前,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,箭一般冲上前去,向蔡鋆猛刺数刀,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。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,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。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。当地“百姓深感其德,葬于杭州西泠桥畔”,后人立碑,题曰“宋义士武松之墓”。
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西泠桥:一座“史桥”【2月16日阳光上午】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