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淮海路上淮海坊
题图二:国泰电影院坐落在淮海路和茂名路交叉路口
1957年的春节,我们一家五口,不是父亲从上海回镇江和我们团聚,而是全家欢聚于上海。由父亲的另一位同事徐振荣先生的帮助,我们在上海西郊区(现属上海市徐汇区)的漕河泾镇租借了一间平房。
从十六浦船码头到漕河泾镇边缘的新家,已是深夜。次日早晨,一起床,我急奔门外,发现门口有竹林,不远处有清澈的小河流过。看惯了山,在山里“野”惯了的少年,再也见不到山了!不久之后,我们在附近找到了一处园林,那是上海滩青红帮头子黄金荣的私家花园
-- 黄家花园(即现在的桂林公园)。
叶先生家住上海卢湾区淮海中路淮海坊75号(淮海路曾经是历史上的“法租界”,淮海路旧称“霞飞路”,淮海坊的旧称即“霞飞坊”)。
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经在淮海坊居住。自1937年起巴金就居住在淮海坊59号三楼,前后共生活了18年,其代表作《家春秋》 ----
激流三部曲的《春》、《秋》两部均完成于此。1936年底许广平携子周海婴来淮海坊居住,直至1948年离开去北方。鲁迅的著作就由许广平精心保存在63号的三楼。徐悲鸿、竺可桢、林风眠等名人也都曾是淮海坊的居民。
迁居上海之后,我们便自然成了叶先生家的常客,在这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周末时光。
从镇江到上海,惜别了大自然,却有机会感受大都市的繁华和文化。淮海坊附近就有当时上海的头轮电影院 ----
国泰电影院。淮海电影院、嵩山电影院、上海电影院也步行可及(within walking
distance)。我们先后观看了《章西女皇》、《一仆二主》、《巴格达窃贼》、《红菱艳》、《第十二夜》、《警察与小偷》、《社会中坚》等国外影片。此外,上海美术馆、上海博物馆、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及上海图书馆等,都是我们一而再,再而三的好去处。
别了镇江金山、北固山、伯先公园所携带的中国传统文化,在上海的淮海路,我们又耳濡目染带有异国情味的都市文化,相得益彰,互为补充。
一日,我和哥哥在茂名路上行走,忽见前面一人,身材魁梧,且非常面善,我先反应过来,那不是毛主席吗?他正背着手,沿茂名路由南往北行走,好像在皱眉凝思。我哥哥说,“是,是毛主席!”,于是,我俩朝毛主席奔去。不料,从路旁忽然窜出一中年男子,张开双臂,很客气地挡住我们的去路。他蹲下来,笑吟吟地跟我们说,首长正在散步休息,请我们稍息,行吗?我马上问:首长,是不是毛主席?那人只是含笑点头。接着,我们就向毛主席行注目礼,看着他往右拐入,缓步进入了锦江饭店的边门。
`
两日之后,上海各报头版报道了毛主席视察上海电机厂的消息。我记得,那是1961年5月1日。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