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留影茅屋故居外
小序:昨晚观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7场,其中有杜甫的绝句: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。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自然想起2014年1月4日到成都旅游,来到杜甫草堂的旧事。徘徊于草堂内外,我曾经问工作人员: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这两句写的是此地的实景吗?工作人员答:是啊,你看,远处的山就叫西岭,上面还有积雪!放眼望去,果然!我又问:那么门泊东吴万里船呢?答:草堂外边的那条河就是呀!我问:河很小,能通东吴吗?答:多少年了,当年这里水系发达,确实有船可抵达长江,再沿江而下,到达扬州......。闻之,顿时觉得杜甫很近,唐朝很近,大喜大快。今日吊出当年所发的图文,邀君共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从书房到卧室,从厨房到客堂,一边边细看慢览,明明知道,茅屋故居几经兴废,这些都是后来人建造,绝非当年之原物,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。一批批游客随导游进入,又随导游走出,步履匆匆。一位导游把众游客的注意力引导到门外的左右两侧的院田,说,一边种的是蔬菜,一边种的是草药。游客惊叹!如此精心“规划”说不准就是当年杜甫居住此地时的原样哩。
杜甫,字子美,生于河南巩县,其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期。
第一个时期:
读书与漫游期,这一时期,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:读书、漫游、求官、交友。这一时期,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。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,未中,但却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。还交了一个与他一生厮守,相濡以沫的知音,那就是他的妻子杨氏夫人。
第二个时期:
困守长安十年时期,这一时期,杜甫觉醒了,开始汲汲于仕途。他来到了长安。饱尝仕途之艰辛,困守十年,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,但却被杜甫拒绝了。
第三个时期:
陷贼与为官时期,安史乱起,杜甫被安火乱军所俘,后冒死逃脱,肃宗任为左拾遗,后又因谏房馆事激怒肃宗,遭疏远,被贬华州。
第四个时期:
公元759年冬天,杜甫为避“安史之乱”,携家入蜀,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,称“成都草堂”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,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。这一阶段,曾与妻子孩子在杜甫草堂过了一段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。后携家由三峡出蜀。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带,以船为家,备受流离困顿、衣不蔽体、食不果腹之苦。于770年困死于一条破船上。
由此可见,1254年之前,杜甫与妻子孩子在此度过的四年,安居乐业,居有定所,乃一生中最为美好的富有田园诗意的日子。
茅屋故居外有一水井,现已被封。据说,没有封掉时,成都居民来此汲水,让小孩喝此井中水,喝了之后,能沾上诗圣之才气,高考定能金榜题名!
本集照片之最后一幅,乃通往“影壁”之红墙甬道,假如,我不“倒行逆施”,就直接从大雅堂来到茅屋故居,而痛失从大廨到子陵草堂碑亭的精彩了。
在成都的几日,天气不冷,风和日丽,正是旅游好时机。

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