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好友 发纸条
写留言 加关注
题图:寄畅园内,抱抱香樟
无锡,儿时即知晓鼋头渚、梅园和蠡园,还有一个就是寄畅园。
不想,进入锡惠胜境,一个拐弯,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寄畅园哉。
须知,从康熙到乾隆,一百年间,他们南巡江南,必到无锡,到无锡,则必到寄畅园。
我与钱君在寄畅园匆匆走了一圈,虽有茶座,但无暇顾及,因为“喝茶二泉”是下一个节目。
从网上得知,寄畅园之美,在于一个“借”字。
借景,是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一,可以互借,也可以外借。寄畅园主要赏景建筑都背东面西。
寄畅园西借惠山,从知鱼槛、涵碧亭、环翠楼、凌虚阁等主要观赏点望去,但见惠山绿嶂巍峙,山顶游人蠕动,既远又近。“名园正对九龙岗”,“春雨雨人意,惠山山色佳”。
寄畅园东南借锡山,“今且锡山姑且置,闲闲塔影见高标”。无论在环翠楼、鹤步滩、六角石亭,举目所极,龙光塔影,总是近在咫尺,使得只有十五亩的寄畅园,收纳了惠山、锡山,使景观延伸的很远,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空间。清屠隆说寄畅园:“七分天然,三分人事”,就是指借景的得法。
日后有机会再有无锡,必在此喝茶细品。
喜欢
0
赠金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