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(2019-11-04 09:14:59)
标签:

桐庐故事

分类: 寻踪山水

题记

     无论世道如何变化,名门恩怨,花样百出,千般折腾,万般窝斗;

     无论世道如何变化,社会最底层的人,为了挣几个钱,养家糊口,总是不易。- 这一点永远不变。

 

至今难忘的眼神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 

    2013年8月28日 - 8月30日,游浙江桐庐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和桐君山。

    桐庐归来已经半个月,至今难忘的是题图照那位老人的眼神。

    28日上午7时,大巴从上海工人文化宫大门外准时发车,中午即到住宿地 - 桐庐瑶琳镇的桃源乡。虽然是廉价的农家乐,三日游仅270元/人,住宿的农家,是一幢四层小楼,名曰“中华宾馆”。

    午餐之后,三人午休。午休起床,决定去一个叫“红灯笼乡村家园”的地方去逛逛。

    在乡镇的街口,上了一辆农用三轮车,讲好价钱,三人共计15元,包来回,并在“红灯笼乡村家园”外等候我们。农用三轮车,就成了我们的“包车”。15元的开价,让我们觉得便宜。

    -- 大概,路很近,几分钟吧?(我暗自思忖

    -- 突 - 突 - 突。三轮车,载着我们三人疾驶,比不上出租车舒服,偶尔一坐,颇觉新鲜。

    下午4点出发,4点16分才到目的地。

    一点儿也不近呀!步行,没有一个小时绝对不行。

 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

    三人行。一位自幼在山东农村长大,毕业于山东大学,现已退休;

    另一位,5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与南京路毗邻的石库门内;

    我从镇江到上海,都生活在“城乡结合部”。

    三人生活背景不同,进入乡村家园,皆乐不可支。

    对于张君来说,推推独轮车,乃最快活的忆旧。

    -- 最多时,独轮车上负重400斤。(张君一边推车,一边告诉我们,推车动作轻松自如)

    从镇江到上海,可以说是吃井水长大的,所以,看见井边上汲水者,感到十分亲切哦。

    生于都市,长于都市的钱君,更是样样新鲜,推起独轮车来,竟也像模像样!

    -- 旅游,就是从你呆惯了,呆腻了的地方走出来 ,去看个新鲜,玩个新鲜。

    此言,实在精辟。

    钱君,带着外甥女在南京路世纪广场散步,见到一群群游客跟着导游游览南京路,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。

    -- 南京路有啥好看的呀?(钱君之心态)

    此地的农民看我们推独轮车,推石磨,打井水,一个个兴致勃勃,他们也一定觉得不可思议。

    -- 这费力活儿,有啥好玩呢?(当地人的心态)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   

    在红灯笼乡村家园内匆匆转了一圈,心里惦记着那位憨厚的农民工,老人和他的三轮车正等候在门外!

    来到出口出的“外婆桥”,离开大门就不远了。留影之后,抬腕看表,已是下午5时20分!

    三人疾步走向大门。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 

    -- 对不起,让你等久了。(我说)

    -- 你们在里边玩了一个多小时啊。(老人轻轻说,脸色有点不悦)

    三人上车,三轮农用车,又“突 - 突 - 突”直奔“中华宾馆”。为了赶时间,老人抄了近路。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

    车内外望,夕阳正西沉。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

    望着老人的开车的背影,心情有点儿复杂,准确言之,有点儿愧疚哦。

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 车停“中华宾馆”门外,下车,按事先说好的,支付了15元的车费。

    时间是下午5时41分,离开我们上车出发的时间 - 1小时40分钟。

    1小时40分钟呀!往返还要烧掉不少柴油,在“乡村家园”门外久等 ......。

    在外驴友,我养成了随拍的习惯,举起相机,按下快门,给老人拍摄了这幅照片。

   
桐庐:难忘那眼神【11月4日阳光上午】

   

    晚餐后,三人外出散步。

    天色黑定,回房休息。打开相机,回放老人的照片,突然我怔住了。

    老人的眼神,似曾相识啊。

    咋样的眼神?

    -- 不是愤懑的愤懑,没有遗憾的遗憾,不见失落的失落。   

    ...... 我想了许久,想不起来,何时何地曾经见到过这样的眼神。

    夜半起床,倒下后,又回放这幅照片,在此静夜,又在我大脑里细细搜寻,慢慢回想。

    夜深人静,正是忆旧好辰光哦。

    想起来了,想起来了!

    “嗖”的一下,我从床上坐了起来。

    平缓的呼吸,因为激动,变得急促,半眯的双眼,因为激动,变得圆睁。

    那一年,应该是1956年,冬天,我在镇江读小学四年级。放学回家,母亲让我一户人家去取钱。因为三天前母亲到一大户人家去打杂,用现在的话来说,做钟点工。做了半日,讲好工钱是两角

    兴冲冲,11岁的我,步行了20分钟,穿过镇江的穷街陋巷,来到石鼓巷的那大户人家

    -- 我妈妈让我来拿工钱。(我跟女主人说)

    -- 哎,你看,穷人家的小孩倒是长得不错。(女主人,边说边摸摸我的头)

    女主人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毛五分钱,递到我手里。

    -- 不对,妈妈说好是两毛钱。(我的重音落在“两毛钱”上)

    -- 哎呀呀,你小孩子不知道,那天你妈妈说好做半天活的,后来,你家里有事,早走了10分钟。这10分钟,也要扣钱的呀。

    -- 这,这......。(我开始结巴

    -- 别多说了,你妈妈知道的。(女主人,说罢,就推我出门)

   回家的路,变得更长了。来时候的高兴劲儿,不知哪里去了。

   妈妈,正在家门口等我,我知道,今天的晚饭,要靠这点钱。

    -- 妈妈,只有一毛五分钱。那个女的说,你迟到了10分钟,不,你早走了10分钟,要扣钱。(因为心里难过,我有点儿语无伦次了)

    -- 啊?这样的?

    此时,我抬头看母亲,母亲的目光就是今天下午这位农民的目光呀。

    -- 不是愤懑的愤懑,没有遗憾的遗憾,不见怪罪的怪罪。

   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我,桐庐那夜,辗转反侧了。

    无论世道如何变化,名门恩怨,花样百出,千般折腾,万般窝斗;

    无论世道如何变化,社会最底层的人,为了挣几个钱,养家糊口,总是不易。- 这一点永远不变。

    时至今日,写到这儿,电脑屏幕,有点儿模糊了。- 老泪溢出。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