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0号上早晨7点离开家门,8点就来到了华山路1954号的交通大学大门外。没有地铁6号线和9号线,这种速度是不能想象的。乘坐地铁,能够让你理解上班族的匆忙,让你认识上海交通的便捷,让你倍感退休生活的闲适。
将近一年没有回交大了。大门,还是那个大门。古朴典雅,尤其是毛泽东手书的”交通大学”4个大字,笔力遒劲,泼墨洒脱,墨才飞扬啊!在这曙光初照的早晨,看着这4个大字,更加让人精神一振!我为在此度过我工作生涯的最后的13年而感到自豪!1957年从镇江迁居上海之后,就知道这里坐落着一个赫赫有名的交通大学,在我考取复旦大学后的6年里边,几乎每个周末15路电车都要从交通大学的门口驶过。交大大门深似海,朝里边一望,敬畏之心,油然而生!
走进大门,右拐,就是图书馆,当然是当年的老图书馆!钱学森在他的回忆录里面曾经多次写到:我最经常去的地方,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,就是交通大学的图书馆!
我对交通大学的老图书馆也有着特别的记忆,在我读初中三年级的那一年,父亲工作的中百六店就在徐家汇。有一次,我到中百六店来看父亲,父亲说他正好要到交通大学去办一点事情。于是,跟着父亲走华山路,第1次进入了交通大学。原来,中百六店在交通大学内开了一个小店铺,方便师生购物,这个店铺就开在图书馆的1楼。当时做梦也不会想到,后来,我会毕业于复旦大学,退休于上海交通大学,而且以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的身份退休!人生的魅力就在于:一眼看不到底!父亲若知道我有如此的人生结局,一定会含笑于九泉之下吧!每次进入较大,我总要徘徊于老图书馆前,拍照,留影,遐思……许久,许久!
就是隔了一座校门,校外的华山路上车水马龙,商业气息浓浓,一旦跨了校门,这里面就是一片绿色世界,书香浓浓,令人恍若隔世!这种感觉就像在城隍庙人潮涌动的九曲桥上,一个拐弯,进入了弥漫民国气息的豫园!
今天的重阳节敬老活动聚会开始于早上9:30,但是,我7点就出门了,打提前量的目的,就是要在校门,在图书馆,在校园内悠悠然,转上两圈。对我而言,这是一种难得的精神的享受啊!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