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说()北京你好【】

《北京你好》
“牛掰格拉斯,歪瑞嗨皮啊!”
“我有萨马兰奇呢!”
葛优在《北京你好》里的表演,承包了最多笑点,充分证明了“葛大爷还是你大爷”。62岁的葛优成名了那么多年,依旧能保持着烟火气和市井气,真心难能可贵。
“你爸在哪儿?”
“汶川。”
“那是俺老汉修的栏杆,我就是要摸一摸。”
在不少观众的排名中,《北京你好》是7个故事单元里的最佳,它将北京奥运会与汶川大地震相结合,令这个故事有笑有泪,得到升华。
北京你好
开宗明义,这是加七君在整部影片里最喜欢的一段,也是在我看来完成度最高、人物塑造最好、最能单拉出来当做一部独立短片来看待的电影作品。
作为在《夺冠》之后的又一喜剧,《北京你好》有着比前者更加强烈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,这一点作为主演的葛优老师功不可没。正如宁浩所言,“既然为祖国献礼,这礼不能薄,一定得厚。葛优老师,国宝级的男演员,就没有第二人选了”。
葛优老师的表演让人丝毫看不出一丝表演的痕迹,仿佛“张北京”就是他的第二身份一般,而像“这巢,得养多大鸟啊”这样的台词,也似乎只有从葛老的嘴里说出来才最有那番味道。
与《前夜》中管虎的做法不同,宁浩选择了用人物来驱动剧情的发展,这种做法的好处便是可以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更为立体真实,并激发出更多的戏剧张力。
也正因如此,当张北京自愿将门票赠予那个汶川孩子之时,才会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而非刻意使然。
那个无时无刻不在吹牛显摆自己的“体面人”,因为一次不求回报的奉献、一次不为炫耀的付出,终于真真正正的体面了一回。
作为宁浩的作品,《北京你好》也同样始终夹带着一份“宁氏喜剧”特有的荒诞质感。
无论是在作品里屡试不爽的“掉包”戏码,还是“抢劫啦”与“抓小偷”的追逃对弈,又或者是结尾处张北京一低头发现自己换了双“黑鞋”的戏剧反转,在这些镜头里都能让人依稀看到那一抹熟悉的“疯狂”影子。
而葛大爷与宁浩的这次合作似乎也是在向观众证明着一点,《断片之险途夺宝》,真的只是一场意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