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净慈寺门外的御碑亭
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
宋·杨万里
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
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
儿时,读此诗,两遍,即成诵。
不仅记住了此咏荷绝唱,而且还记住了一寺一人 - 寺者,杭州之净慈寺也;人者,林子方也。
每次车过杭州雷峰塔对面的净慈寺,车窗外望,总是在朦胧中,似能相见杨万里携手友人林子方,在庙中,一夜沉眠之后,清晨,两人谈笑风生,走出净慈寺......。
千古名篇,或曰“千古绝唱”,并非诞生于刻意追求之日,而是不经意间。
--
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写成于一个“心里颇不宁静”的无聊之夜;
--
杨君的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写成于送友人晓出净慈寺之时!
自此,我就对净慈寺就另眼相看了。
步入净慈寺,甚至有一种朝圣的感觉。
刚才不悦,烟消云散!
你跟钱君出游,有啥“不悦”?
哎,说来话长。
6月底,向杭州网友小秋打听汪庄,文采斐然的小秋索性花费了半日功夫,入汪庄,拍摄了数十幅照片,且刊发其博客。还附带了文字说明。此举,让我等感动,且更加勾起了入汪庄一游之念。
--
武警战士把门,最好打车到门口。
遵照网友指示办,七月四日,此次闲居杭州之末日,一早,打车从客栈到汪庄大门外。
两位威武的武警战士,雕塑一般,威立于大门外。
另一位看上去风流倜傥的中年男子也站立门外。
--
这么早来干嘛?(倜傥男问)
--
来此喝喝茶。(照小秋指示,我答)
--
不行,这里有重要接待任务,不接待外客。(不料,倜傥男脸色一沉)
--
我们,我们大老远的来......。(我,一个外客,开始结巴,准备从口袋里摸出下午回沪的1342次列车的车票给他看看,争取同情)
-- 走吧!(钱君口吻果断坚决,拉我手臂,速速离去)
--
你跟他说再多的话,也是白搭。
记得去年3月29日,我们一行四人到刘庄,也有“重要接待任务”,但允许入内,就是一号楼四周拦了警戒线,有武警站岗。咋的,汪庄就全封闭,不允许外客入内呢?
悻悻然,离开汪庄,连大门外的照片也为拍摄一幅。
--
还好没拍,不让进,还拍照,给他的得意劲儿增加了筹码哦。(钱君口吻不屑)
............












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