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说(76)弱不禁风
中国的成语,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。弱不禁风,这个成语小学就学到了,而且老师把它跟林黛玉联系在一起。小学生的我觉得此成语很生动很逼真。
后来,我渐渐的对这个成语表示怀疑。那是上世纪的80年代,添置电风扇,是家里面的一件喜事大事。我记得是1982年,家里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(250多元,月薪60元左右),买了一台嘉兴产的海鸥牌落地电风扇。夜半起床,也不忘去摸摸它,看看它,这台给我们带来凉爽的高级的精密仪器啊。后来从《经济生活报》上,读到了一条消息,有人购买了一台电扇,喜不自胜,用电扇狂吹一夜,结果,人被风死了!第1次我开始质疑这个成语--弱不禁风。
其实,“风寒“为中医的病因学术语,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风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毕直,皮肤闭而为热。”机体感受风寒后,临床表现可见有恶寒重,发热轻,头痛,身痛,鼻塞流涕,咳嗽、舌苔薄白,脉浮紧等症状!
今年夏天上海的高温日不多,加在一起不超过七八天,最高温度也未超过38°吧。
我喜欢在午后,疾步15分钟到KFC,在那里喝咖啡,听音乐,发小呆。乐此不疲。
KFC是一个恒温的地方,天气再热它的温度在二十五六度左右。从35°左右的室外步入KFC,顿感凉意袭来。有时候,打一两个喷嚏而已,一位KFC的骑手,曾经善意的提醒我,不要坐在空调风下。空调风伤人伤身啊。日积月累,我体内的风寒有所增加。8月18日那天,从KFC回家,恰逢雷电大雨,回到家里,裤子,鞋子,及衣服的一部分全部淋湿了。马上更衣换鞋。
不料,这场雷暴雨竟然是一个导火索。两个小时以后,感到体温不对。女儿给我测量,体温:38.5度!哎呦喂,多少年没有这样发烧了。女儿马上取出她在斯里兰卡购买的薑汁粉(见照片),冲了开水,让我在睡前喝下。夜间,出了不少的汗,根据以往的经验,像这样的风寒感冒,只要吃一点姜汤,然后出一点汗,体温就会立马恢复正常。第2天一早,女儿给我再次给我测量体温,让我一惊:38.2度。
8月19日下午,因为家里的体温表怎么甩不到35度,老是停留在38.2度的地方。于是,我到楼下的益丰大药房去,体温表到店员手里就正常了,然后测量了一下,仍然是38度。
药店的员工跟我说,你这样发烧发下去不是办法,吃一点退烧的药吧,为我推荐了“贝诺脂片”。我立马拍了一幅照片发给我女儿,征求意见。几秒钟后,女儿回复:老爸不用买了,我前两天帮你整理过药箱,里边有这个药片,而且是比较新的。你回家就服用吧,在书房的纸板箱里。(照片见下)
疾步回家,马上服用了两粒“贝诺脂片”,而且又拍了一幅“贝诺脂片”照片给我的女儿。此药对我来说可称神奇,两个小时之后,自感体温下降,而且人感到舒服轻松。夫人为我测量体温,已经恢复到了37度。
人生,渐行渐老,“服老“是一个过程。一位0264的复旦才子同窗,喜欢说:our days are numbered,
我喜欢用汉语一个成语:风烛残年。
七老八十了,真的到了弱不禁风的年代。同时吾心也更加质疑”弱不禁风“这个成语。
至少,最近我不敢再去KFC了,夫人和女儿建议:下午你不是可以到居桥林带里面去走走坐坐吗?空气又好,又能出一点小汗!这不?今天又来到了林带小坐(见照片)。用语音输入的方法写下了这篇短文。



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