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 夜色下的悉尼海港
2010年11月18日到悉尼的第一日,竟然跟悉尼港有缘,一日三次游览悉尼港。
第一次,上午到悉尼之后,直奔昔日皇家植物园,远眺悉尼歌剧院;
午餐后,又来此,登上游轮,饱览海湾美景;
下午登高悉尼塔之后,又来到悉尼海湾,看夕阳,看夕阳下的海湾,看华灯初上的海湾铁桥,看夜色中的歌剧院!
悉尼的早期移民是舶来的,殖民地的发展从港口起步是必然的。二百多年前库克船长率领英国船队到达悉尼时,首先确定的登陆点是悉尼的植物湾。植物湾是一个很大的避风港,悉尼的集装箱货运港就在植物湾。由于植物湾附近没有淡水,初来乍到之人无法在此定居,只好转移到悉尼港安顿下来。悉尼城就是以悉尼港为起点发展起来的。悉尼港背后的陆地现在是悉尼的市中心。悉尼港也是悉尼的美景中心:悉尼港湾大桥、歌剧院、植物园、总督府、总理行宫都在这里。
港湾大桥是南北方向的,南边是悉尼,北边是北悉尼。在悉尼一侧的桥墩和引桥下面的岩石陆地三面环水,三面都是码头。东西两侧是停靠大型邮轮的码头,北侧的货运码头已经改成了餐厅,货运业务已经迁移到植物湾去了。东侧的地名叫
The Rocks,中文叫岩石区。在岩石区的国际邮轮码头旁边是 Circular
Quay,中文叫环形码头,是悉尼繁忙的交通枢纽。环形码头的地面层是悉尼的中心渡轮码头,通往港湾和内河的各个码头。码头外是公交车枢纽站,二层楼上是地铁站。
如果一定要说我喜欢悉尼什么,那应该就是她的夜。
情人港的夜晚烟火璀璨,环形码头的夜晚风情万种。
作为悉尼的地标性建筑,每年灯光节时,歌剧院都会上演一出灯光秀,绚丽的灯光让悉尼的夜晚多姿多彩。
而悉尼让我最不喜欢的,却是她无处不在的现代化气息和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。毕竟,中国的大城市已经足够现代化了。
被悉尼达令港(情人港)、环形码头和海德公园所包围起来的区域,是悉尼的中央商务区(CBD),其中心位置就是马丁广场(Martin
place),周边商务楼云集。而悉尼最漂亮的古典建筑和摩天大楼也都集中于此。
1892年,将乔治街和比特街(Pitt
Street)之间的路段开辟为广场,并以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时代领导人詹姆斯·马丁(James
Martin)爵士的名字为其命名。马丁爵士曾三次出任殖民地总理,并曾任殖民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。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,从1971年起,马丁广场成为步行街,街道两旁保留了众多历史建筑,澳大利亚储备银行、澳大利亚联邦银行、麦觉理银行、邮政总局大楼和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都位于这条街上。
坐落于悉尼CBD中心,高305米的悉尼塔(Sydney Tower),又名安普塔(AMP
Tower),是澳大利亚第二高的独立建筑,也是南半球第二高的观光塔,与悉尼歌剧院、海港大桥一并称为悉尼三大地标性建筑。塔上还有一家旋转餐厅,可以一边享用自助美食,一边饱览整个悉尼风光。
维多利亚女皇大楼(Queen Victoria Building)
,悉尼规模最大、外型最壮观的百货商厦,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执政50周年,于1898年建造了这座大厦,是悉尼19世纪末的伟大建筑之一,由英国著名设计师George
Mcrae设计。
大楼内有近200家店铺,出售古董、手工艺品、纪念品和各式时装、衣帽。外观典型的罗马风格结构,精致的玻璃圆顶和华丽的彩色玻璃窗,完美结合了复古与现代。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曾称其为“全世界最美的购物中心”。
马丁广场是当之无愧的“城市心脏”,作为澳大利亚华人最多的大城市,中国农历新年庆典也在这里举行。为期17天的庆典活动中,马丁广场被装点成为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农历花灯美食街,广场上整整搭起了50米长的红灯华盖,营造起了与众不同的节日气氛。
不过作为从国内跑过来的我却提不起兴趣:跑来国外就是想感受与众不同的气氛,我来悉尼就为了看这个?
悉尼港是她的俗称,学名应该叫杰克逊港,东临南太平洋,背靠悉尼最繁华的中心区。悉尼崎岖的海岸线造就了大海湾小港口的天然良港,1933年,横跨港口上空的海港大桥建成,大桥长达1149米,单孔跨度503米,桥面高出海平面59米,是南半球第一大拱桥。
都知道皇家植物园尽头的麦考利夫人角,是远眺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的最佳取景地,此地坐东朝西,也是看夕阳和夜景的最佳地点。
图一 正是夕阳西下时分
图二 有人在拍婚纱
图三 艳丽歌剧院
图四 红光一片
图五 将暗未暗时
图六 等候璀璨的灯饰
图七 有情人终成眷属
图八 正是上海风冷叶落时
图九 美哉,夕阳红
图十 一对情侣露出羞涩
图十一 少顷,继续干活
图十二 转眼之间,华灯齐放
图十三 咋的就这么暗呢?--
绿色,环保,低碳?
图十四 海湾全景
图十五 海湾铁桥
图十六 在达到悉尼12个小时之后,才会宾馆
图十七 窗外,次日黎明等待我们的是惊喜!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