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:留影妈祖阁
就像来澳门没有不去大三巴牌坊的,同样,来澳门几乎也没有不去妈祖阁的,包括宗教中的其它教系信徒。
澳门妈祖阁位于澳门的东南方,背山面海,又名正觉禅林,昔名海觉寺,俗称天后庙,由大殿、石殿、弘仁殿、观音阁等建筑组成。正门并不大,飞檐凌空,“妈祖阁”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,对联“德周化宇;泽润生民”,以及两只镇门的石狮,在秋日的阳光下,显得特别的庄重肃然。
妈阁庙的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,宽4.5米,只开有一个门洞,门楣上有“妈祖阁”3个金字,两侧书有对联:“德周化宇,泽润生民”。
妈祖阁,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,华丽美观。庙门口有一对石狮,雕工精美,栩栩如生,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。院内一块名为“洋石船”的巨石上,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,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“利涉大川”的幡旗。
据考,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,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浪,幸得妈祖相救、转危为安的故事。庙后的石壁上,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,是历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骚客的手书。
在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之间,有石阶和曲径相通,四周苍郁的古树,错杂的花木,纵横的岩石,把园林的幽雅和古庙的庄严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显得古朴典雅,雄伟壮观,极富民族特色。
妈阁庙还是一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庙宇。在上世纪80年代,妈阁庙发生了一场大火,澳门居民一说起这件事,仍记忆犹新。
那天,庙内的“正觉禅林”深夜大火,整个殿宇被烧塌,而在神龛中央的妈祖神像,仅被烟火熏黑,塌下的横梁掉在神像的跟前,神像丝毫无损。
澳门妈祖阁是澳门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,为福建商人所建,称为“阿妈阁”。据说,1553年葡萄牙人在庙宇前的古码头泊船上岸,向当地的福建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,福建人误以为问的是庙宇的名字,说是阿妈阁。
此后,葡萄牙人就用福建方言“妈阁”的谐音“马交”来称呼澳门,叫做“马交港”。
已有逾500年历史的妈阁庙,是澳门三大古刹(妈阁庙、观音堂、莲峰庙)中历史最悠久的。
妈阁庙原称妈祖阁,俗称天后庙。整座庙宇包括石殿、大殿、弘仁殿和观音阁4座主要建筑。
1874年、1875年,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,由居民集资,于1875年开始重修,至1877年落成,形成今天的样子。
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娘妈诞,妈阁庙香火至为鼎盛。除夕午夜开始,不少善男信女都会前来拜神祈福。
离开大三巴,再看一眼“大三巴”。
大三巴外小巷多多,小店多多。手信点亦多多。何为“手信”?
没想到,手信,在澳门即“礼品”也。
简单午餐
七人一桌,旅游在外,运动多,常常基本吃素 --
倒是减肥好时机!
来到金莲花广场
金莲花广场,位于澳门新口岸高美士街、毕仕达大马路及友谊大马路之间。金莲花广场为庆祝1999年澳门主权移交而设立的,是澳门其中一个著名地标及旅游景点。
金莲花下留个影。
盛开的金莲花,秋日的阳光下金灿灿的一片啊。
金银树
拱形的园盖届时会打开,一株金银树,会渐渐升起,据说,造价两个亿!
妈祖阁的香店。
2002年来时,就是这个模样哦。
妈祖阁还是那个妈祖阁!
榕树的风格!
登高见此摩崖石刻
回眸一望 -- 何日再见汝?
澳门大桥【摄于车内】,现在有了港珠澳大桥。更是雄伟吧!
海边观音【摄于车内】
澳门街景【摄于车内】
导游带进购物点,
澳门品牌点心:老婆饼,老公饼,畅销于此,还有深海鱼油等。
极品鲨烯!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