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…
个人资料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
  • 博客访问:
  • 关注人气:
  • 获赠金笔:0支
  • 赠出金笔:0支
  • 荣誉徽章:
正文 字体大小: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(2018-07-14 15:08:35)
标签:

惜别晋祠

分类: 寻踪山水
     题图一:献殿、鱼沼飞梁和圣母殿,三个著名古建筑收入“囊中”
古柏森森 <wbr><wbr>芍药灿灿【6月28日阳光上午】
题图二:晋祠夕照芍药
古柏森森 <wbr><wbr>芍药灿灿【6月28日阳光上午】

     在晋祠转了一大圈之后,忽然想到崔导曾经指点过一个取景点,那儿可以把圣母殿、鱼沼飞梁和献殿“一网打尽”。此乃晋祠的核心,不可不留影也,见题图之一照。
    此时,夕阳西沉,古柏森森,芍药艳艳。漫步晋祠,浮想联翩。--     就要离开晋祠,离开太原了。
    平心而论,晋祠的古建筑我并不感兴趣,我的兴趣在于晋祠之文化
    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。古为唐地,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,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,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,因称晋祠。自《山海经》始,历代均有文献记载,而魏、齐、隋、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。
     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“六合为家”的英雄气魄,用“经仁纬义”的华丽文笔,对悬瓮山的雄伟,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:“其施惠也;则和风溽露是生,油云膏雨斯起;其至仁也;则霓裳鹤盖息焉,飞禽走兽依焉;其刚节也;则治乱不改其形,寒暑莫移其操;其大量也:则育万物而不倦,资四方而靡穷。……莹氛雾而终清,有英俊之贞操;住方圆以成象,体圣贤之屈伸;日注不穷,类芳猷之无绝。年倾不溢,同上德之诫盈。”
      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,也作了诗意的描写:“金阙九层,鄙蓬莱之已陋;玉楼千仞,耻昆阆之非奇。落月低于桂筵,流星起于株树。”
      李白诗曰:“时时出向城西曲,晋祠流水如碧玉;浮舟弄水萧鼓鸣,微波龙鳞莎草绿。”
      郭沫若诗曰:“圣母原来是邑姜,分封桐叶溯源长。隋槐周柏矜高古,宋殿唐碑竞炜煌。悬瓮山泉流玉磬,飞梁芊沼布葱珩。倾城四十宫娥像,笑语嘤嘤立满堂。”
     林徽因说:“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,又像华丽的宫苑;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。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,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。”
     《晋祠志》载:“三晋之胜,以晋阳为最;而晋阳之胜,全在晋祠。”
      晋祠的游览
       游晋祠,可按中、北、南三部分进行。
       中,即中轴线,从大门入,自水镜台起,经会仙桥、金人台、对越坊、献殿、钟鼓楼、鱼沼飞梁到圣母殿。这是晋祠的主体,建筑结构严谨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      北部从文昌宫起,有东岳祠、关帝庙、三清祠、唐叔祠、朝阳洞、待风轩、三台阁、读书台和吕祖阁。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,以崇搂高阁取胜。
       南部从胜瀛楼起,有白鹤亭、三圣祠、真趣亭、难老泉亭、水母楼和公输子祠。这一组楼台计峙,泉流潺绕,颇具江南园林风韵。
       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,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。
     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,初建于隋开皇年间,宋代重修,清代乾隆年间重建,为七级八角形,高30余米,每层四面有门,饰以琉璃勾栏。登塔远眺,晋祠全景历历在目。
       唐碑亭,即“贞观宝翰”亭。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“晋祠之铭并序”。全碑1200多宇,书法行草,骨骼雄健,笔力奇逸含蓄,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,是书法艺术的珍品。
       圣母殿右侧,是千年古树“卧龙周柏”。
       难老泉,俗称“南海眼”,出自断岩层,终年涌水,生生不息,北齐时有人据《诗经鲁颂》中“永锡难老”之句起名“难老泉”。
       尤其是圣母殿、侍女像、鱼沼飞梁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。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(泥塑)、老枝纵横的周柏(齐年柏)、长流不息的难老泉,并称“晋祠三绝”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、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。
       其次,我最感兴趣的是晋祠的古木。
       晋祠古木众多。树龄最长、最负盛名的是植于周代的两棵柏树与汉、隋、唐的三株槐树。
  1.周柏
  晋祠古木众多,若论树龄之长,就数植于周代的两株柏树了。
       一株为东岳祠西南的长龄柏,高15-16米,干粗2米多,形如卷龙,叶如浓云,挺拔壮美。
       另一株就是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。原本大殿两侧各有一株,相传同植于周代,原生长于悬瓮山南涧,圣母殿建成后,将这对连理柏移来分栽于两侧,有比翼齐年之意,故称齐年古柏。可惜的是南侧那株被迷信的乡民在道光初年砍伐,只剩北侧这一株了。大概是失去了手足亲人之后悲痛过度,高大的古柏渐渐向南倾斜下去,而且腰干一凹节处每遇刮风还会流出悲伤的“泪水”。古柏已有2800多年的树龄,高10余米,干粗两围,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,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,酷似卧龙。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称它为“晋源古柏第一章”。令人称奇的是,不知何年卧柏下面又长出一棵翠柏,大概是仰慕德高望重的先辈,义不容辞地撑住了倾斜的古柏,而且干杈交错是那样的自然天成,令游人赞叹不已。这株翠柏被称为“擎天柏”,树龄亦在千年以上。古柏已成为不老的象征,与古柏合影便成为人们表达希望自己亦能长生不老的最佳方式。
  2.古槐
  晋祠的古槐有三株最为著名。
       一株是东岳祠旁的汉槐,高约丈许,干粗两围,最为年长,可惜已经枯萎。
      另一株为关帝庙院内的隋槐,粗至6人合抱,老干新枝,盘根错节,浓荫四布,生机不衰。
      最后一株是水镜台前的唐槐,三兄弟中数它最年轻,但树大根深,枝繁叶茂,英姿勃发,在戏台旁边织出一片荫凉,是盛夏游人纳凉的绝佳之处,想必也是古时看戏的观众最理想的位置。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古柏森森芍药灿灿惜别晋祠【7月14日午休之余】

0

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/Report
  

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

新浪简介 | About Sina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网站律师 | SINA English | 产品答疑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