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图一:登上平遥南城楼,小城一目了然,远处是北城门,即乌龟尾巴
题图二:山西老汉,当年的乔贵发是否就是此模样?
平遥古城有六道门,南北各一,东西各二。所以有一种说法:平遥古镇的平面图像是一只乌龟,而城楼所处的南门位置是乌龟的头部,北门位置是乌龟的尾部,而东西各两个门分别是乌龟的四只龟爪。
古代对城门的设置非常重视:“城门者关系一方居民,不可不辩”。
在旧时封建礼制规划中,建城有不同的等级要求。县级城市只能设四个城门,但平遥古城在东西又各增加了一道门,不是违反了等级限定,而是与平遥的交通和商业有密切关系。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是全国的商业重镇,也是北京通往西安的必经要道。
余秋雨这样说过“山西最红火的年代,财富中心不在省会太原,而在晋中的平、祁、太三县,其在尤以平遥为最”。而平遥地方有“填不满、拉不完的平遥城”的说法也是平遥商业繁荣的佐证。基于这样的实际需要,平遥城墙在东西孔道各设二座城门是情理之中的措施。
对于城楼的壮观,只有亲身登上去,再联想电视里常演的将士与百姓共同护城的情景,你会感觉这城楼的另外风景和意义。
我们下榻的客栈距离南城门仅仅一箭之遥。如此甚好
-- 在平遥城内自由行,不会迷路。走到南城门,右拐,数十步外,即客栈也。
登上南城门,让我更加确信:平遥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,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。
古城池总面积2.25平方千米,至今还居住着4.2万城市居民,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(公元1368—1911年)的历史风貌。
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(公元前827—782年),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。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“郡县制”以来,平遥一直是作为“县治”的所在地,延续至今。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。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扩建时的原状,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、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。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,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,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—19世纪的建筑。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,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,地方风貌独特。
平遥古城,这座雄踞在中国北方黄土地上的千年“龟城”,历经沧桑而古朴宛然,风姿依旧。恢宏城垣,连云雉堞;重门瓮城,巍峨城楼;市井街巷,店肆林立;四合院落,青砖瓦屋;寺观庙堂,亭台楼阁;琉璃筒瓦,鸱吻脊饰……满城鬼斧神工人文景,古韵幽情总不泯。这座古城打着深深的汉民族文化情结的印记,凝聚着她那永恒的历史、文化及社会信息,堂堂然登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和稀世珍宝,受到国际公约的严格保护。在摩天楼厦如林的当今,如此一座秀立如砥的千年古城,竟倾倒了许多官邸学府的名人雅士,迷恋了无数来自现代化大都市的四海游人……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